爪哇島北海岸面臨流失危機 印尼宣布800億建巨大海堤

印尼中爪哇北岸的塞莫內,頹圮房屋孤立在海面的末日景象,讓人怵目驚心,因為當地超抽地下水用在民生與農漁業養殖,地層下陷相當嚴重,加上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許多房屋早已被海水淹沒。附近的德瑪縣,村民必須搭小船20分鐘才能到達陸地的社區採買,當地的農田跟學校,已經泡在海水裡,嚴重影響生活。

德瑪縣小販卡米娜說,「解決方法就是要建設,我不知道,建造一條道路、建造一條堤壩或沿海帶,讓水不要繼續淹過來,你們現在過來很幸運,通常這裡一直都是淹沒的。」
爪哇島北岸各地每年下沉1到20公分,海水已經入侵內陸1公里之多,淹沒危機迫在眉睫,印尼從1995年以來,就有興建巨型海堤阻擋潮汐侵蝕海岸線的打算,但始終沒有落實。今(2025)年6月中總統普拉伯沃宣布將斥資800億美元,推動興建橫跨爪哇島北岸,700公里長的海堤,並且向中日韓與中東等國家招手歡迎投資。
不過這麼龐大的資金來源還不穩定,加上整體工期可能長達20年,光是首都雅加達段就可能花上8年時間,種種變數讓居民擔心,會不會來不及。
螃蟹養殖戶斯喬約擔憂道,「這裡的建設需要多長時間,我是說,何時才能蓋到塞莫內?那時這個地方會不會已經消失了?」

爪哇島居住著印尼過半人口,超過1億4000萬人,巨型海堤被視為保護生命財產的重要建設,普拉伯沃說,將盡快成立專責機構來監督,但這種大工程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包括破壞海灘、擾亂漁業與生態系統。聯合國曾經警告,海堤只能暫時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加劇海岸侵蝕,也有專家直言,治本之道是減少超抽地下水,種植紅樹林等自然方法效果也不差,現在一口氣規劃700公里海上堤防,有如殺雞用牛刀,希望在動工之前還能說服政府改變方向,分段處理對症下藥。

萬隆理工學院研究員安德烈亞斯表示,「有些地區會需要海牆保護,有些地方需要遷村,部分地區用簡單的海岸屏障就夠,有些地方會需要巨型海牆,或是將沿海基礎建設墊高。」
印尼首都雅加達是世界上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預計2050年有三分之一都可能被淹沒,成為當局決定遷都到加里曼丹的主因之一,但漫長的建設與過渡期間,雅加達仍是首都,當局早從2014年已經開始,進行沿岸堤防加高工程,興建人工島與潟湖系統,對抗地層下陷與海水倒灌,還在外海規劃32公里的封閉型大堤防計畫,未來將成為700公里的北爪哇巨型海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