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道
-
從交通設計到用路文化,公館圓環拆除的反思!【獨立特派員】
|生活台北市連七年交通肇事件數第一的公館圓環,於9月29日已改成正交路口。這場耗時20年的爭議卻沒有停止。獨立特派員整理四大爭議:改正交是否能同時兼顧成本效益與降低肇事數、填平公車與行人專用地下道、行車效率變好或變差、在地居民交通動線受限。
-
台南中華陸橋已2起死亡車禍 市府擬調整車道數因應
|地方台南市東區中華陸橋連續2年發生機車和汽車的擦撞身亡事故,被民間團體質疑車道設計不當,因此市府打算把上橋處與橋面,調整成相同的車道數,希望能減少事故發生。
-
內政部將推虛坪改革 公設比有望降5%
|生活內政部推動虛坪改革,將規劃修正建築技術規則以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改革重點包含將一般電梯納入免計容積空間、限制管委會使用空間,還有將停車位和車道調整為專有,沒買車位的人,將不用再負擔車道面積,預期透過改革,能將公設比下降5%。修正的建技規則,預計最快明(2026)年1月上路。
-
北市公館圓環施工進度超前 9/29改正交路口
|生活公館圓環拆除進度超前,北市府今(25)日宣布將於下週一29日正式改成為正交路口,有轉向需求而行駛路側的公車路線將進入專用道,另外汽機車動線也有所改變,請用路人要注意新的號誌。
-
台中北屯路口頻見違規 去年開8145張罰單全市最多
|地方台中北屯區的環中東路與太原路口,根據警方統計,去(2024)年度的科技執法在這裡開出8145張罰單,是全市第一,而違規樣態以「轉彎未依規定」占了9成。交通團體表示,建議應該在右轉道前方,加設右轉附加車道來疏導車流,減低違規。
-
機車車牌辨識速度慢釀回堵 暨南大學學生不滿
|地方南投埔里的暨南國際大學因為交通不便,許多學生都騎機車進出校園。校方這學期因為校內發生竊盜案,為了管理安全在機車道裝設車牌辨識系統,但昨(17)日測試卻因為感應速度太慢,造成大排長龍的狀況引發批評。校方說當下獲報有手動開啟閘門疏導,未來在尖峰時段也會比照辦理。
-
鹿港無標線路段停車遭開罰 警方:妨礙人車通行
|地方不少駕駛人看到路邊沒畫線的路段就認為可以停車,但還是有可能因此吃上罰單。彰化鹿港鎮介壽路三段及親民路一帶以往路旁沒有劃設任何標線,路邊停滿了車,最近不少民眾接到罰單,引發批評是陷阱。鹿港警方表示,在該路段停車若有妨礙其他人車通行的情況,依法處600元到1200元罰鍰。
-
苗栗婦騎電動車與重機碰撞 送醫傷重不治
|地方一名80歲吳姓老婦人,昨(13)日騎電動代步車,沿著台1線、苗栗縣後龍路段往南行駛,但在116公里處從外側車道左轉,與直行重機碰撞,婦人送醫傷重不治,詳細事故原因警方正調查釐清。而交通團體表示,電動代步車路權視為行人,有穿越的需求,應從交通工程來改善。
-
南迴大鳥段北上車道塌陷 修復時間估計需1年
|地方16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導致南迴公路多處受創,雖然經過公路局整修並拓寬成4線道,但今(2025)年7月的強降雨和楊柳颱風,又造成大鳥路段部分車道塌陷,估計要1年才能修復完畢。
-
公館圓環9/13拆除填平地下道 改為正交路口後有何不同?【圖解】
|生活台灣圓環逐一走入歷史,台北市公館圓環也將於9月13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公車專用地下道也將同步填平。雖然民間發起守環行動要求暫緩,但台北市長蔣萬安仍重申,在安全考量下,會如期動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後的行車方式和現今有何不同?未來可能對當地交通帶來哪些影響?圓環真的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