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海域
-
一週大事/柯文哲獲裁定交保 中俄北韓領袖齊聚93閱兵(2025.9.1-9.7)
|政治《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柯文哲獲裁定交保、中俄北韓領袖齊聚93閱兵、海底電纜斷裂、育嬰假及新青安鬆綁、國光客運南部國道線停駛、印尼示威延燒。
-
中國東沙經濟海域違法探勘 朝野立委同聲譴責
|兩岸中方在我東沙群島經濟海域強行設置鑽井平台,被總統府批評嚴重衝擊國際秩序,並要求即刻停止非法設置跟開採活動;朝野立委也同聲譴責中方違法探勘,不只試探我方底線,恐怕也讓兩岸關係越走越遠。學者分析,中方刻意選在會被強制驅離的限制水域外進行灰色地帶作戰,企圖模糊我主權空間,建議可以透過公務船增加在該海域活動,不只監控中方,也強化海域意識。
-
揭中國鑽油平台入侵我經濟海域 美智庫示警:易改裝具軍用潛力
|兩岸美智庫2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海域內,已強行設置至少12座石油鑽井平台設施,其中一座距離東沙群島限制水域僅約48公里。該報告示警,這些設施易於改裝,具有「軍民兩用」潛力,可被用於對台進行脅迫、封鎖甚至入侵。對此,我總統府批評中國嚴重衝擊國際秩序,要求馬上停止相關非法設置與開採活動。
-
台籍漁船絞網遭中國船圍困索賠 專家:凸顯兩岸灰色地帶隱憂
|兩岸一艘台籍工作船8月31日在金門外海和中國漁船發生絞網,船隻失去動力,一度遭對方包圍索賠,雖然最後在海巡介入下,以民事和解落幕,但專家提醒,事件凸顯兩岸灰色地帶的隱憂,建議強化船隻與海巡的聯繫與應變。
-
中國航母現身西太平洋 日方表達關切、中方稱例行演練
|全球日本官方證實,這幾天有2艘中國自製的航空母艦,首次同時在西太平洋活動,而且中國戰鬥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後,不只一次與日本偵察機近距離接觸,有碰撞風險,日方已經向中國大使館表達關切。不過中國海軍發言人表示,這次雙航母進行的是例行性演練。
-
蘇澳籍漁船闖與那國島近海捕魚 日方逮捕船長與5船員
|社會我國蘇澳籍漁船「紅彩頭6號」昨(20)日涉嫌未經許可擅闖沖繩縣與那國島近海進行漁業活動,58歲的劉姓船長當場遭到日方逮捕,成為今(2025)年首艘遭日方扣押的台灣漁船。對此漁業署回應,經外交部與日方交涉並繳交擔保金後,紅彩頭6號以於今(21)日下午獲釋;船長也已打衛星電話報平安,表示預計晚間進入南方澳漁港。至於該船為何超出我國暫定執法線外以及遭扣押狀況,仍待船長返台後進一步調查。
-
越籍漁船澎湖外海越界作業 海巡查扣人船進行調查
|社會澎湖漁民昨(12)日下午通報海巡單位,在澎湖小門西方30浬外海,發現有越南籍漁船越界作業,海巡連夜將這艘船與船上11名船員帶回馬公留置調查。這是澎湖首次查獲越南籍漁船越界,國防專家表示,目前是中國休漁期,該船到底是單純越界捕撈,還是從事海上不法行為,海巡單位都要釐清。
-
中國權宜輪涉損害海底電纜 立法院法制局籲立專法
|政治近期頻傳中國權宜輪涉嫌損害我海底電纜,先前拖斷台澎3號海纜的多哥籍宏泰58,不只被海委會證實有多重化名,還傳出疑似是中國國有企業所有。立法院法制局報告就建議,制定海底電纜鋪設及保護專法,提高執法效力。
-
北韓2025首發射彈道飛彈 正值布林肯訪南韓及政治動盪期
|全球北韓今(6)日上午朝東北方向發射一枚中程彈道飛彈,是2025年新年以來第一次發射飛彈,正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南韓的敏感時機。而南韓總統尹錫悅逮捕令在今日到期,南韓公調處委託警方執行逮捕行動,但警方以委託文件有法律爭議,需要再協商,實質上等於拒絕委託;預計公調處將會向法院申請延長逮捕令期限。
-
太平洋島國擬發展深海採礦引爭議 可能兼顧經濟與生態嗎?
|全球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將推動深海採礦,雖然目前仍處於研究評估階段,卻已引起當地正反兩派居民衝突。庫克群島境內領海下估計蘊藏約70億噸深海礦物,若開採可大幅振興當地經濟,但採礦對於深海的生態影響仍未知,使當地陷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困境。為什麼太平洋島國開始尋求深海採礦可能性?對生態又可能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