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漁船絞網遭中國船圍困索賠 專家:凸顯兩岸灰色地帶隱憂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一艘台籍工作船8月31日在金門外海和中國漁船發生絞網,船隻失去動力,一度遭對方包圍索賠,雖然最後在海巡介入下,以民事和解落幕,但專家提醒,事件凸顯兩岸灰色地帶的隱憂,建議強化船隻與海巡的聯繫與應變。
深夜的海面上燈火照得通明,一艘台籍工作船和中國漁船緊緊相鄰,氣氛一度緊繃。
海巡署人員說:「本國籍船舶絞網絞到中國漁船的漁網,本台這邊接獲通報。」
這艘由中華電信委外的工作船,原本前往金門海域進行地貌探測,未料8月31日不慎和中國漁船發生絞網意外,並失去動力,一度遭對方圍困索賠,所幸在海巡到場協助下,雙方最終以民事和解方式落幕。
海巡署第9(金門)海巡隊組主任廖峻德表示,「透過無線電駛近現場的中國海警表示案屬船舶海事糾紛,雙方已達成民事和解,請勿對我船舶進行任何干擾,即由10083艇將工作船安全拖返料羅港。」
今(2025)年中國休漁期從5月1日到8月16日,但越界捕魚情況時有所聞,5月還曾出現中國海警船闖入我國經濟海域,驅離我10多艘正在作業的澎湖漁船,升高兩岸緊張。7月也有澎湖漁民發現大批中國鐵殼船在海上作業,卻未見中國海警執法等事件,最後都演變成需要兩岸官方力量介入。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指出,「這個挑釁一方面讓我們海巡為了要護漁、為了要保護我們相關的船隻,可能會付出更大的心力;二方面也會讓中國食髓知味,有更多在海上的滋事行為、灰色地帶行動的作為,來進行惡意的挑釁。」
王智盛表示,這類民事糾紛不排除夾帶中國透過灰色地帶襲擾,測試我國海上執法能量,類似的海上壓迫行動在南海早已屢見不鮮,如今金廈水域相同情況頻傳,我方應強化船隻與海巡的快速聯繫與應變能力。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