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大學招生率低 教部爭取65億預算協助經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少子化持續,不少大學招生受衝擊但學雜費又未能調漲,為此教育部今(21)日在私立大學校長會議宣布,已爭取到特別預算65億元,未來3年補助公私立大學,最快今(2025)年底明年初就會給各校。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感謝政府支持,也希望支持能夠持續。
117學年度的大一新生將降到17萬人,恐讓更多大學招生雪上加霜。有鑑於學雜費凍漲多年,水電人事等成本增加,教育部次長朱俊彰在私立大學校長會議表示,教育部爭取到特別預算65億,協助公私立大學的經營。
教育部常次朱俊彰說明,「我們會以學生人數為基礎來做換算來補助,按照學費學生的基準跟我們預計未來2年可能的學雜費的漲幅,我們會試算一個分配的金額,那學校也不用再提申請計畫。」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感謝政府支持,也希望支持能持續,而運營成本不斷提高,小規模學校更辛苦,應給予特別鼓勵與補助。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何明果表示,「那3年以後呢?所以學校的經營就是百年嘛,因為是補助,那就是看政府怎麽補助,各校自己要去努力,去開拓自己的財源跟自己的特色來經營自己的學校。」
輔大校長藍易振表示,私校要永續經營,關鍵還有走出去,引進國際生。
根據教育部統計,113年境外生12萬3188人,回升到疫情前水準,來源國家第1名是越南3萬9695人,接續是印尼、馬來西亞和日本。
如何爭取更多境外生生源,世新把範圍拉到東歐,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覺得,菲律賓值得開發。
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認為,「所以我們能不能鎖定菲律賓是來做研究生,然後讓越南、印尼是來做大學部的學生。」
校長們交流海外招生與輔導經驗,希望突破困境找出新路,銘傳大學副校長李藍瑜則分享,全球競爭下,唯有建立國際教育品牌,才能留住優質國際生。
吳仲安/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