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野放近瀕危大禿鸛 野外僅200隻繁殖有難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柬埔寨的保育人員,最近野放了2隻接近瀕危的大禿鸛。這些鳥類在當地野外只剩下200多隻,雖然相較於幾十年前已經變多,但由於族群小、分布四散,加上繁殖不容易,要保育顯得特別困難。
大大的鳥喙,頭上沒什麼毛髮,脖子掛著頸囊,這是稀有的鳥類大禿鸛,也叫做橙頸禿鸛,成鳥身高可長到1.1至1.5公尺高。柬埔寨的保育單位,成功在人為環境中繁殖2隻大禿鸛,在牠們9個月大時,野放到野生動物保護區。
這種大型鳥類,目前在野外大約有1500隻,大部分都分布在印度北部,在柬埔寨只剩下大約200至250隻。由於族群太小,要人工繁殖特別困難。
吳哥生物多樣性保育中心研究員威利斯表示,「一來他們很難人為繁殖,二來柬埔寨的族群太小了,又四散在小區塊裡,只要發生一波重大死亡事件,族群就可能損失慘重,所以維持安全的數量 ,對牠們很有利。」
大禿鸛的頭部毛髮稀疏,是因為牠們以腐肉為食,經常需要把頭伸到動物屍體內側,太長的羽毛則會沾到血肉,容易感染疾病。
剛被野放的2隻幼鳥,身上各裝著一台GPS追蹤器。牠們可能要幾年時間,才會加入野外的群體,並學會遷徙、育幼等生存技能。不過,只要牠們成功在野外存活3到4個月,保育人員就會視為野放成功。
吳哥生物多樣性保育中心動物部主管森桑說,「這些保育動物的努力,可以吸引遊客造訪,也可以讓年輕一代,來這裡學習、研究、了解我們保育的各種動物。」
過去國際動物保護聯盟曾經將大禿鸛列為瀕危動物,在保育人員數十年的努力之下,現在已經降為接近瀕危。不過,研究人員仍然態度謹慎,強調對大禿鸛的研究與保育必須不斷進行,才能避免這些奇特的鳥兒滅絕。
吳仲安/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