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巴西亞馬遜雨林生態受創 昔淘金城變汞污染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聯合國氣候會議COP30正在巴西亞馬遜雨林城市貝倫舉行,外界焦點除了減碳與氣候承諾,更關注亞馬遜雨林長年面臨的採礦、污染與濫伐問題。這片被稱為「地球之肺」的雨林雖然能大量吸收溫室氣體,但人為的破壞已經讓生態逐漸走向臨界點。當地上世紀因淘金而興盛的城市,如今只留下嚴重污染的湖泊,都在提醒我們開發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巴西礦工利馬吟唱「塞拉佩拉達之歌」:「我住在塞拉佩拉達,我無比自豪,塞拉佩拉達是金屬之后,它被群山環繞,是大自然的傑作,在這些山脈之下藏著我們所有的財富。」

72歲的巴西老礦工以滄桑的嗓音唱出「塞拉佩拉達」這個亞馬遜雨林城市曾有的黃金歲月。上個世紀70年代末這裡原本還是一片蓊鬱又濕熱的雨林,金礦的發現為它帶來淘金熱,並在80年代蓬勃發展、引進大量礦工與人口,這個位於亞馬遜河口以南約430公里的雨林搖身一變,成為新興城市。

巴西塞拉佩拉達居民兼礦工利馬表示,「上班族發不了財,就算發財付出代價也太高,所以我想那我要怎麼辦?乾脆去塞哈佩拉達吧,在那裡你可以起床時是窮人,晚上就變成富翁。」

雨林裡的金礦讓不少巴西人發財,但隨之而來的是對生態的破壞與污染,尤其金礦開採過程中使用的大量汞等化學物質都被排放到河流中。而塞拉佩拉達礦場在過度開採下已經在1992年被巴西政府關閉,留下一個滿是積水的巨大隕石坑。

隨著環境問題加劇,巴西政府已經在加強打擊非法金礦開採,只留下同樣在帕拉州、由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領軍,在卡拉亞斯的高科技自動化採礦,他們現在運用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卡車,與塞拉佩拉達早年的手工挖礦形成鮮明對比。不過這並不代表破壞雨林的情況就此消失,巴西總統魯拉為了讓各國代表親身見證亞馬遜雨林的氣候問題,特別把COP30的舉辦地選在貝倫市。

巴西總統魯拉表示,「這是史上第一次氣候變遷締約方會議在亞馬遜雨林舉行,全世界的人再也想不出任何比亞馬遜雨林更具環保意義的地方。」

亞馬遜流域上有400個原住民部落,為了發聲,本屆氣候會議也將是史上最多原民參與的一次,帕拉州當地的大學就特地開放校舍,讓前來參與的原民入住。像這一批代表就是搭乘木船沿著亞馬遜流域,花了25天的時間來到貝倫。

巴西亞馬遜原民尚卡尼說道,「我們是來要求劃定那些正被伐木者破壞的土地界線,所以我們來這裡捍衛我們的地區。」

數據顯示,巴西亞馬遜森林91%的損害都與人為的非法活動有關。如何讓這個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避免持續遭到破壞,是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的重點之一。但COP30舉行的同時,亞馬遜雨林裡的手工淘金熱沒有停下來。

垂降到25到26公尺深的坑底,礦工在昏暗的燈光裡用十字鎬奮力挖掘。這些礦坑通常無人管理、風險極高,但他們總是希望碰碰運氣,讓塞拉佩拉達的黃金傳說延續下去。

巴西塞拉佩拉達礦工路易斯認為,「以現在情況來說,我們還沒從這個夢中醒來。」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