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疫後高薪光環褪色?直擊外送產業現況!【獨立特派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紀錄短片《追風者》描繪2位30歲外送員在街頭穿梭的日與夜,一人為了還400萬的債,拚命跑單;另一位雖然沒有一技之長,但有著滿腔熱血,是名列前茅的優秀外送員,卻希望有一天能脫離外送圈、開店創業。導演周禹丞記錄下他們時而堅定,同時又充滿著徬徨的外送員人生。

外送員月收入還有10萬行情嗎? 直擊疫後產業現況!

小齊,為了還四百萬的債而拚命跑單,每天工作14到15個小時,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五年。

「有時候跑單,還跑得挺孤單的,我好像怎麼繞都繞不開這個台北。那感覺就像是鬼打牆一樣,怎麼走都是會回到原點一樣。很想要去別的地方,但是知道別的地方一定不會比現在好,所以你只能留在同樣的地方,離不開它。」

根據統計,外送員曾在疫情期間來到將近18萬人的高峰,月入10萬元的行情也時有所聞。但隨著疫後服務需求減少,市場萎縮,外送員的高薪光環也慢慢褪色。如今從業人口已降低至15萬人左右。

「總共外送是五年,可是比較常跑的西區,應該跑了兩年多了。你想在哪邊上線,就在哪邊上線,只要是台北都可以。當然是最熟悉的地方,你路越順,

店家跟客人都熟悉才最好跑。」

外送,是一份講求效率的工作,外送員在城市裡來去匆匆,面貌模糊,是社會大眾對他們的既定印象。(圖/紀錄片《追風者》)

 

不畫地自限! 外送員先存錢,再逐夢

另一位主角阿源,雖然沒有一技之長,卻有著滿腔熱血,是跑單成績名列前茅的優秀外送員。

「我開始跑外送是從跑熊貓開始,那時候一天跑十四到十五個小時。但是我自從轉到Uber Eats之後,一天只要跑十二個小時到十三個小時。如果我今天又轉…因為現在Uber薪水一直在降嘛!你看!現在(頂薪)九萬。」

在外送圈闖出一番成績的阿源,並沒有耽溺於這個舒適圈。他有買房的規劃,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開店創業當老闆。

「跑單喔……應該還可以跑個四、五年吧?大概跑到三十五、六歲的時候,應該至少會有買房的頭期款。假如說開店,一個月也可以賺到十萬,但是我一天工作只要八個小時或九個小時,那我時數是不是縮短,可以去做更多自己的事情。外送不能跑到終身啦!可能我接觸的東西不夠多,目前只想求穩。」

不少全職外送員趁著年輕努力跑單,力求每個月都能跑出九到十萬的業績。但他們內心也明白,這份工作無法長久。(圖/紀錄片《追風者》)

 

財務焦慮與職業倦怠雙重打擊 徬徨的30歲怎麼走?

2024年10月,強颱山陀兒襲台,全台22縣市停班、停課,2大外送平台也宣布,因受颱風影響,於停班課縣市暫停提供外送服務。

「現在明天放假,如果你再放一天,連放三天,你真的沒錢,哀怨……」

一場颱風,颳出了小齊的財務焦慮,也意識到自己對這份工作開始產生了「職業倦怠」。

「我有拿過台北熊貓第一名,以前是很拚的那種,然後現在就對它沒有愛了……」

日復一日的外送工作,讓喜歡追求新鮮感的小齊,萌生了轉職的念頭。

「以前的專長就只有餐飲,但是我現在不想做餐飲了。現在光銀行就有四、五家要還,還有保險、電話費、房租、健保分期、工會、信用卡,那些加一加,一個月就快六萬了。繳到明年,大概剩一年多就繳完了。」

30歲了,然後呢?小齊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在徬徨的時刻,他想起了年少時代的回憶。

「我上次跟阿源環島大概十六、七歲,無聊就走。那時候第一次,每個地方都很新奇、很開心、很快樂,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就沒有以前那麼純粹與簡單。」

在日復一日的工作環境下,有人選擇暫時留下,任勞也認命;有人悄悄離開,踏上說走就走的旅程。對許多人來說,三十歲就像是人生的一道關卡,在滿懷著焦慮與期待中,努力為自己的人生尋找出口。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