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母陪兒玩玩具遭提醒音量 高鐵強調勸導措施不含孩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一名醫師在社群網站發文表示,家人今(30)日帶幼童搭乘高鐵,幼童玩玩具並未哭鬧,被服務人員勸導「要小聲一點」,且小孩母親還在車廂網袋內看到應該消失的高鐵寧靜車廂文宣小卡。但高鐵新聞稿回應強調,已聲明相關勸導措施並不包含孩童、嬰兒、幼童,或其他原因影響自主能力旅客的行為,另外已從這個月13日起更新文宣內容。

在社群網站分享家人在30日上午搭高鐵117次列車,由台北前往左營,當時孩子的媽媽不想用手機哄小孩,掏出各種玩具,2歲半小孩玩玩具發出聲響被高鐵的服務人員勸導。

小孩母親李孟珊指出,「他玩那個玩具中會有聲音,然後他玩一玩也會講話,媽媽你看這個什麼之類,可是他沒有吵、沒有哭、沒有鬧、沒有尖叫,但是他算很客氣,他就是弟弟乖乖要小小聲喔,不要吵喔這樣子,他是口頭勸導我,可是小卡確確實實從頭到尾都在車內。」

孩子的母親說自己是北漂族,很常搭高鐵,這已是寧靜車廂上路以來,她帶小孩被勸導的第3次,所以第一時間在家族的群組內發文抱怨,也引起不少網友共鳴,其中一名網友是這個月27日從南部娘家北上的媽媽,說自己跟孩子也被勸導。

被勸導的母親表示,「基本上就是頭碰頭,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手掌的距離在講話,忽然間就有一個站務員,他就輕聲過來跟我們講說,不好意思請你們小聲一點喔。」

台灣高鐵則發出聲明,重申執行車廂寧靜文化以來,已聲明相關勸導措施並不包含孩童,嬰兒、幼童或其他如疾病等明確因素而影響自主能力旅客的行為,服務人員一向秉持關懷提供必要的協助與安撫,且為避免誤會,於10月13日起全車隊更新文宣內容,車廂並不會有「寧靜車廂」文宣。

旅客說道,「那我覺得每個人對音量的可接受度是不同的, 所以我可以理解有些人會覺得不舒服。」

另一位旅客則說,「一點點一定可以啊,如果是一直常常大吼大叫,就是父母親如果不管,這種就有點麻煩。」

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認為,「有一些多元的乘客,他有多元的選擇,就不是剛性的要求說每個車廂都是這樣子的。」

學者認為,不同族群有不同需求難以兼顧,高鐵可考慮以不同車廂來做出區隔,並說明清楚權利義務,國外也有類似的作法,例如有「工作車廂」或是「會議車廂」。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