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澳洲研發新型潛水衣 提升被鯊魚攻擊生存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年鯊魚攻擊衝浪客的事件不少,造成多起傷亡。澳洲研究團隊為降低受傷風險,嘗試在潛水衣當中加入氯丁橡膠與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纖維,不僅具防寒效果,還能在鯊魚攻擊時提高生存機率。

大白鯊咬著一塊板子不斷甩著頭,似乎是想用尖牙撕裂板子,最後發現咬不碎只能放棄,這是澳洲科學家針對改良潛水衣材質的最新試驗。

研究發現,利用保溫防水的「氯丁橡膠」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這2種材質來製作潛水衣,不只能夠防寒,還能降低鯊魚攻擊泳客的嚴重程度,提高泳客被襲擊後的生存機率。

澳洲生態研究學者胡非尼爾說明,「傷口縫合處可能只需縫10或20針,而不是縫200針,因此它能減輕受傷程度,但如果是嚴重的鯊魚咬傷它還可以減少失血,幫助急救人員爭取更多時間去救人。」

澳洲「鯊魚事件資料庫」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來發生28件致命鯊魚的攻擊事件。最近一次就發生在今(2025)年9月6日,一名57歲的衝浪客在雪梨的海灘遭到鯊魚攻擊咬傷,儘管其他衝浪客緊急救人,但這名衝浪客還是因為失血過多死亡。

澳洲生態研究學者胡非尼爾認為,在潛水衣原料中加入新型具有柔軟性的原料,能夠不妨礙潛水衣的功能,讓衝浪客可以活動自如,還起到保護衝浪客的作用。只是目前使用的材質只能讓鯊魚無法輕易咬破潛水衣,還無法做到讓衝浪客完全不受傷。

胡非尼爾指出,「我們常被問到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輾壓損傷,很顯然這種材料無法阻止輾壓損傷,也無法阻止骨折。鯊魚襲擊傷口和死亡是因為失血或肌肉組織損傷,新材料可以減輕的是失血和肌肉組織損傷。」

目前研究團隊還在針對不同種類的鯊魚攻擊進行更多實驗,希望能在不會犧牲潛水衣的防護、防寒功能下提供潛水衣的柔韌性。

胡非尼爾認為,在20年前要降低鯊魚咬傷人類的風險可能有困難,但如今的科技已經催生出許多不同的產品和設備,實現商業化量產,讓人類可以採取更多不同措施,改變遭到鯊魚攻擊就等於致死率高的情況。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