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呼籲廢除校事會議 鄭英耀:檢討分流機制與流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多個教師團體在教師節前後呼籲廢除校事會議,教育部長鄭英耀今(15)日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表示,目前仍以檢討校事會議分流機制、處理流程著手,避免不具名的投訴、濫訴。
校事會議自去(2025)年創設以來,多個教師團體都指出,校園出現各式濫訴、小案大辦。全教總15日再以自己的調查指出,經校事會議調查後,真正達到停解聘程度的案件比例僅約 6%,該制度是行政空轉。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高受理,只要投訴就是受理,再來高啟動、高成本,這些都是錢。」
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多位立委也針對校事會議提出質疑,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引用教育部數據指出,去年4月中到今年5月底,平均每個月有125位老師被調查,不成立的是34%。
柯志恩指,「案件成立的給予解聘的26人,佔全部的2.3%,這個比例,我相信身為老師,我相信我們需要秉公處理,身為家長我也很害怕,我萬一舉發,萬一說我的名字我的孩子被看到,我搞不好會受不平等待遇。」
對校事會議的爭議,全教總主張廢除校事會議或大幅修改校事會議調查制度。教育部長鄭英耀回應,目前方向是檢討校事會議的分流機制,不具名的投訴也不處理。
鄭英耀說明,「我們希望分流在前面,只有真正不適任教師才進校事。當時校事會議本來是處理不適任教師。」
鄭英耀承諾年底前修法,至於修法前過渡期,10月1日國教署發函說明,受理條件須達解聘、不續聘才送校事會議,而老師失誤或出錯時,校長該做提醒與協助改善,而非送校事會議,將透過辦法讓校長在校務治理中承擔責任。
許勝婕/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