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民團籲比照文化幣發「月經幣」 供16至22歲女性購生理用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民團與立委今(9)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提倡政府比照「文化幣」模式,發放「月經幣」供16至22歲女性自由購買生理用品。民團指出,現行的「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仍存在標籤化、取用不便及保存疑慮等問題。衛福部表示,將於11月前提出政策評估。

「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不小盟)」、「性別平等學生倡議連線」等民團與立法委員范雲、張雅琳9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提倡發放「月經幣」,讓女孩能掌握身體自主權。

近年月經平權議題受關注,教育部自2023年8月開始實施 「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在各級學校及教育部所屬場館設置提供定點,主要針對不利處境學生或有急需生理用品者提供多元生理用品,並自2024年起固定編列預算約2億5000萬元。

民團指出,該計畫施行2年以來,實務上遇到許多問題,例如發放給不利處境的學生,可能反而造成標籤化的效果,此外也有生理用品選擇不夠多元、取用點不夠方便、放置定點有保存疑慮等。

不小盟為此於2024年提出「月經幣」政策,希望能仿效文化幣的模式執行;日前也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提案,並獲得逾5000人附議。

不小盟表示,希望衛福部統籌規劃預算,改以每年發放固定金額的「月經幣」,讓16歲到22歲女性能自主選擇適合的生理用品,不僅能讓女性具體掌握身體自主權,也讓月經平權政策從補助走向普及。不小盟並指出,其他許多國家已有類似政策,如蘇格蘭從2022年起,就已全面提供免費的各式生理用品。

性別平等學生倡議連線說,盼「月經幣」政策也能納入止痛藥等維持經期日常生活必需品;立委范雲估計,每人每年約需1200元預算,因此在可領取的年齡範圍內,每人總額為8400元。

對此,衛福部回應,會與倡議團體一同促進月經平權,希望能提供女性更多的協助,後續會進行政策的評估,並於11月以前做更詳細的回應。

至於外界關注的生理用品是否可免稅問題,財政部回應指出,台灣稅率較低,廠商不一定會把免稅利益反映在售價上,可能反而產生補助廠商錯覺,因此免稅政策難以執行,且即使執行利益也非常小,建議改採非租稅措施推動月經平權。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