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花蓮光復鄉淤泥堆積 搜救員移動困難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溢流夾帶大量泥沙流向花蓮縣光復鄉,根據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公開災後衛星影像,前後對比發現,光復鄉村落遭土石吞沒明顯,因此救難的災區,淤泥高度從數十公分到1公尺都有,增加搜救難度。搜救人員移動困難,也得小心陷入泥沙中,連同參與救災的搜救犬也顧及牠們的安全,通過泥水過高處,都得由搜救人員抱著步行進入。

進入滿是淤泥的民宅搜尋,台南搜救犬踩在濕滑泥地上小心移動,還得閃躲東倒西歪的家具。這次溢流帶來大量泥沙,許多災區布滿泥漿,還得小心隨時出現的泥水。

26日下午光復鄉成功街176巷周邊又有溢流情形,泥水深達成人大腿,高雄特搜人員4人環抱、緩慢前行,為了搜尋失聯民眾,滿身泥濘爬上屋頂,搜救犬也在淤泥中找人,擔心搜救犬受困,25日搜救人員還是抱著搜救犬步行到安全區域,救援環境泥濘除了移動困難,還得小心陷入泥沼中。

高市消防局特搜大隊長蘇裕銘說,「土石泥流會造成所謂的非牛頓流體現象,就會讓人、民眾或是犬隻動物受困的時候會深陷泥沼之中,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去脫困。」

曾參與八八風災救災的義消也分享,泥濘救災還得留意地底暗藏危險物品,小型圓鍬這類工具最合用。

高市義消郭宏智指出,「我們在走路當中,因為我們不知道地底下的淤泥埋了什麼,所以說我們如果在救災的時候,我們在處理的時候,互相結伴團體是很重要。」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公開的災後衛星影像,對比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的影像,可以更明顯看出本是大片稻田的光復鄉村落,許多地區都被泥沙覆蓋。

中央大學太遙中心資源衛星接收站共同主持人蔡富安教授表示,「比較嚴重的,其實是在那個馬太鞍溪的南岸,然後下面那一個應該是光復溪吧,就是介於這兩個之間,然後靠近比較東邊,應該是光復鄉的太平村這邊,算是面積比較大的。」

災前災後影像發現,太平村幾乎三分之二的面積遭泥土覆蓋,學者指出市區像是大同村周邊影響也不小,至於細部量化的數據分析,還需要進一步計算。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