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金管會加強納管虛擬幣業者 18家遭淘汰禁營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虛擬幣詐騙洗錢案件層出不窮,金管會加強納管業者,公布有9家業者完成洗錢防制登記,獲得許可,但有多達18家業者不合格,不能再經營虛擬資產服務,否則將面臨2年以下刑責。但有專家觀察,有7成消費者使用國際平台都沒有被納管,恐淪為政府打詐破口。

加密貨幣近年成為國人投資的新選擇,但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像是國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想科技」全台有超過40家門店,不只非法提供虛擬資產服務,還協助詐騙集團洗錢,詐騙超過12億。

為了防止洗錢,金管會出招,公布第一波虛擬資產納管名單,有9家業者過關,順利完成登記。

金管會證券期貨局組長黃超邦指出,「還有18家它曾經有做過洗防聲明,但是它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完成登記制的審查,那有部分是雖然有申請,但是陸陸續續就是沒有達到我們的標準,我們就把它否准。」

目前完成洗錢防制登記包含禾亞數位科技、拓荒數碼科技、現代財富科技、重量科技等9家業者,但也有多達18家業者陣亡,沒有通過審查,這些業者無法繼續提供虛擬資產服務,否則可能面臨2年以下刑責。

不過,有專家觀察,這次合格的都是國內業者,但台灣有7成以上的消費者使用國際平台,通通沒有被納管,也讓政府在打詐、反洗錢恐出現缺口。

台灣虛擬資產反洗錢協會理事長簡書永認為,「先從案件交易量最大的地方開始去著手,那只是說就是目前國內這些通過的名單,並不是主要台灣交易量發生的地方,所以說如果要做完打詐跟反洗錢的最重要一塊拼圖,那納管國際交易所是勢在必行。」

簡書永舉例,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國早有國際平台落地,配合當地法規,建議金管會與國際平台溝通並納管,才能有效完善台灣幣圈生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