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審議會9/26登場 勞團:調幅4%不為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物價持續攀升,不少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最低工資審議會將在26日登場,勞工團體主張合理調幅應接近4%,底線是3%。但美國關稅變數和企業成本壓力,調幅能否連10漲、漲多少?都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走進台北的傳統市場,婆婆媽媽手上大包小包,腳踏車籃子裡也裝得快要滿出來,但跟以前不同的是,錢花出去的速度更快,能買回家的份量卻比以前少了。
台北市民賴小姐表示,「以前可能拿1000塊出去花好像還可以買幾樣東西,現在的話出門我看大概都要3000以上。」
消費者的切身經驗也呼應了勞工團體的訴求。主計總處公布明(2026)年CPI大約為1.76%,GDP預估約為4.45%,但食物類價格年增3.69%、醫藥保健類年增3.05%,讓低所得家庭更難以負擔。
最低工資審議會將在26日登場,是否將連10漲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勞團當天也將在勞動部前表達訴求,認為最低工資調漲幅度要反映物價上漲與經濟成長成果,因此合理調幅應接近4%。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理事長鍾馥吉指出,「韓國今年的月薪以台幣來講是4萬5900元,然後時薪來講是220塊,這是換算成台幣的。那台灣到目前為止是2萬8590塊跟190塊,所以我覺得反映4%是不為過的事情,3%絕對是一個底線。」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說明,「經濟發展GDP其實像大部分都是高科技產業跟電子產業,它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GDP,基本上這有一個《最低工資法》,有一個法律在那邊,看看法律怎麼作業。」
勞團認為,若依4%的幅度調整,月薪需增加1144元,達到2萬9734元、時薪198元才符合邊際勞工基本生活所需。不過當前國際情勢不穩,美國加徵關稅帶來變數,加上企業面臨營運成本上升,若最低工資漲幅過大是否影響到中小企業承擔的能力,都有待討論。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