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外來種入侵宜蘭微棲地柯林湧泉 林業署展開清除作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宜蘭縣柯林村湧泉眾多,因長年水溫穩定在18度,吸引許多物種棲息,是重要的「微棲地」,但近年遭到吳郭魚、巴西烏龜等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林業署和農水志工合作,展開外來種清除作業,未來也規劃將湧泉申請為保育共生地,打造國土生態綠網的關鍵棲地。

農水志工把漁網往湧泉裡撒,捕獲裡面的魚隻,如果是吳郭魚就會拿來做魚肥;如果是在地原生種,如羅漢魚等則會放生,林業署和農水志工合作要清除外來種。

除了漁網,移除外來種的工具還包含蝦籠、釣竿等,這裡是宜蘭三星鄉柯林村,當地湧泉資源豐沛,其中柯林第二湧泉池過去為私有土地,後來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購入,營造生態湧泉池,但近年受到吳郭魚、巴西烏龜等外來物種入侵,衝擊當地生物多樣性。

河川教育聯盟理事長許珍玉表示,「那這個3個湧泉,在這整個蘭陽平原來講,這一條安農溪12個村落,柯林湧泉是一個微棲地,這一個微棲地對整個河流的生態多樣性,是一個重要的地點。」

河川教育聯盟認為,柯林湧泉長年水溫維持在18℃,吸引許多物種棲息,是安農溪流域重要的微棲地,需要保育維護,在移除外來種後,未來也希望能爭取將柯林第二湧泉納入保育共生地。

林業署宜蘭分署保育科長劉啟斌說道,「就我們宜蘭分署轄區範圍內,總共目前有12案的保育共生地響應。」

林業署推出的保育共生地獎勵概念,是希望土地無保護區之名,卻有保育區之實,在進行保育工作時,兼顧在地生活模式、智慧和習慣,降低地主反感,目前宜蘭分署已有12案提出申請加入保育共生地,希望讓更多土地像柯林湧泉一樣,打造成國土生態綠網的關鍵棲地。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