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農夫打造智慧香蕉園 對抗氣候變遷挑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屏東南州有人用科技翻轉農業,當地大農帶小農運用科技化智慧管理,一起打造智慧香蕉園,不只外銷有成,更推動農廢再利用。
蕉農在果園裡巡視,蹲下身將監控設備插入土壤,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卻是為了因應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
屏東南州的農企業積極導入智慧科技,不只改良品種,還結合感測技術與數據管理,提升種植效率、強化作物對抗逆境。
香蕉農人余致榮說明,「如果你本身植株夠強,它是不會發病的,所以我們在生產過程裡面要去控制、設置一些IoT,就是你不要讓它缺水、缺肥。」
除了科技導入,在地蕉農也攜手百位契作小農,透過標準化管理穩定供貨品質與產量,不僅滿足市場需求,更讓台灣香蕉重返國際舞台,提升產業競爭力。
余致榮指出,「冷藏庫裡面都是香蕉採收需要的預冷室,不管內銷、外銷通通要把它預冷起來,預冷起來就是讓我們的品質能夠穩定。」
在推動智慧農業的同時,農企業也與相關業者合作,將原本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香蕉假莖,成功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
余政傑表示,「因為香蕉它其實含水量極高,所以它裡面其實都是滿滿的纖維,現在也有紡織業者、鞋帶業者,都有請我們採取這個假莖。」
透過團結合作與創新思維,不僅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也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降低環境衝擊,提升整體產業鏈的附加價值,展現傳統農業邁向多元化與永續經營的新解方。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