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堰塞湖已自然溢流 恢復河道通洪能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這幾天豪雨不斷,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因為土石滑落,清水溪上游形成了堰塞湖,原本擔心潰決,但因為雨勢不斷,水流衝擊和土石持續的沖刷造成9日晚間已自然溢流,在昨(10)日晚間水位也已經大幅下降23公尺,恢復河道通洪能力。
原本阻礙清水溪河道形成的古坑堰塞湖,因下雨水流衝擊與土石沖刷造成自然溢流,目前清水溪河道趨於穩定,風險降低解除警戒。
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副分署長張朝恭說明,「堰塞湖水位已大幅下降23公尺,壩體中段有經水流下切,形成底寬約72公尺暢通流路,蓄水量由原本2245萬立方公尺,大幅減少到420萬立方公尺,已經恢復河道通洪能力,請民眾安心。」
古坑鄉草嶺村長陳兵通表示,此堰塞湖8日因土石滑落形成,9日傍晚6時許有民眾通報出現溢流,一度還造成下游瑞草橋水位上升緊急封橋,但目前水位已下降,村民不用太擔心。
陳兵通說:「前一天水位有比較高,目前就請大家放心,水會慢慢的消退掉。」
古坑草嶺村民眾葉先生表示,「希望它水量不要一次太多,造成河道太快速高漲,希望可以慢慢溢流,然後讓堤壩自然潰掉。」
第四河川分署表示,將持續監控清水溪水位,並利用空拍監測壩體穩定狀況及迴水範圍,但因壩體有持續溢流,如有狀況會通報相關單位配合因應,也要呼籲民眾遠離河道注意安全。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