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指交通噪音恐致失智 環境部擬倍增監測設施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長期處在高分貝的噪音環境中會對人體帶來不適感,環保團體今(11)日和醫事團體一起舉行記者會,強調長期的噪音暴露可能帶來失智、不孕等健康影響,建議政府加強噪音監控。對此環境部強調,已檢討增設監測設施,預計數量增加1倍,加強監測。
重型機車疾駛而過發出的低沉聲,白天時格外引人注意,如果機車有經過改裝,夜間疾駛發出的噪音就很容易影響睡眠,有鑑於交通等的噪音影響人身健康,環團和醫事團體一起舉行記者會,強調長期的噪音暴露可能帶來失智、不孕等健康影響。
台大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陳美州表示,「愈先進的國家,對這部分的管制需要愈嚴格,因為我們知道,愈先進的國家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生育年齡會延緩。」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道,「24週開始,胎兒就會對外界的聲音會有所反應,處在一個長期噪音的環境下會不會影響到小孩?其實會喔。」
環團指出,依據歐洲6月的最新統計,顯示歐盟境內,每年約有6萬6000人,因為交通噪音早逝,這間接影響到生產等方面的損失,呼籲政府加強噪音監控,六都建置即時噪音地圖。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噪音科長丁培修說:「現在我們有跟那個行政院有去報計畫,去爭取那個預算,預算下來的時候,我們希望未來能擴張到全國有600套的聲音照像設備。」
對此,環境部強調,像是交通噪音監測上,已經檢討增設監測設施,預計數量增加1倍,加強監測,來確實執行交通噪音管制。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