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海域未經核准蚵棚誰拆除? 政院:不會讓中國漁民進我水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金門與廈門間的檳榔嶼海域,竟然存在70幾公頃未經金門縣政府核准的蚵棚,外界憂心中國漁船一旦越界採收,將形成執法的「灰色地帶」,甚至成為國安漏洞。雖然金門縣府認為,可以比較過去扁政府模式,讓對岸漁民自行將違法蚵棚拆除、帶回,但行政院定調,不會開放中國漁民進入我方水域,違法蚵架將由我方處理。
面對拒檢,海巡強勢登船查處,金門海巡隊在2月14日查獲金門養殖業者,非法僱用中國人士越界養蚵,其中金廈海域間,超過70公頃沒經過政府核准的蚵棚,一旦中國漁船越界採收,恐將形成國安漏洞。
只是現今非法蚵棚該如何拆除?金門縣政府建議採取2005年處理模式,准許對岸漁民進入我方海域,拆除違法蚵棚並自行帶回;但行政院強調,會由我國政府處理。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表示,「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說要採取請他們過來拆完拿回去,那海巡署基本上都是作為一個執行的機關,如果說有違法的、應該驅離的、應該要處理的,他就會做這樣處理。」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說,「執行方式和負責執行的機關到底是誰,還在研究當中,因為牽涉到你要用船,要有足夠的人力跟足夠的工具,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中共利用船隻進行灰色侵擾不僅是常態,也被海巡列為執勤重點。根據海巡署資料顯示,金門縣政府核准的牡蠣養殖區只有4公頃,其餘範圍的都是違法架設。行政院表示,合法的部分應該要保護,但也禁止以合法掩護非法。
漁業署養殖漁業組長陳文深回應,「合法養殖的這個部分,去年農業部已經有跟連江縣政府合作,總共有22戶,其中9戶已經有可以追蹤追溯,我們今年也在跟金門縣政府一起來合作,輔導養殖漁民,要能夠落實放養量的申報。」
除了落實蚵棚的源頭管理與登記,近年部分業者已從「保麗龍」漸漸改由「錨定浮棚」的方式養蚵,現階段如果要將違法蚵棚全數拆除,總重量將超過上百噸,運送成本恐怕就是一大難題。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