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業者動態展示水面無人載具 中科院與民間合拚供應鏈「去紅」
在海上大秀8字迴旋、掀起浪花,接著朝目標物高速奔馳,國內3家無人艇業者在宜蘭蘇澳外海較勁,被形容是無人艇的比武大會。
無人艇在俄烏戰爭取得亮眼表現,吸引國內外廠商投入研發。中科院邀請國內外12家廠商參展,有5家國外廠商參與,另外有3家國內業者,包括碳基科技、雷虎科技,龍德造船都投入動態展示。
碳基科技的碳險家1號率先出港,船身採用航太碳纖維,具有匿蹤特性,透過精準目標辨識,執行偵蒐任務。
接續登場的是雷虎科技的海鯊800攻擊無人艇,同樣有匿蹤功能、抗干擾,還能防彈,最大航程達600公里,能執行自殺攻擊任務,符合國軍不對稱作戰需求。
雷虎科技總經理蘇聖傑提到,「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怎樣發展出不用人操作的AI介面。」
壓軸登場的是龍德造船的黑潮無人艇,船身深藍塗裝,船首採取尖刺設計,穿浪能力優異,在複雜海況中仍有穩定操控能力。
公視記者黃子杰報導,「這次參展的其中1家廠商就是龍德造船,他也正好就是中科院快奇專案的合作廠商,因此在記者眼前這艘黑潮無人艇,也與中科院的快奇無人艇,外觀非常相似。」
至於中科院執行快奇專案,攜手龍德造船打造的攻擊無人艇,這次並未亮相。中科院院長李世強表示,一旦無人艇通過作戰測評,明(2026)年就能大量採購水面無人載具。
中科院院長李世強表示,「那我更要感謝今日有5位國外的廠家,特別來參與今日的活動。我相信很快,各位都會被中國政府制裁,但是請你們不要畏懼,因為你們選擇了自由和民主的陣營。」
碳基科技副總經理李康嗣則指出,「最困難的當然就是去紅供應鏈這件事情,因為畢竟在很多的零組件跟相關的酬載部分,都還是比較困難達到,當然現在已經有滿多的國內廠商,也有外國廠商都可以去做選購。」
無人艇在台灣剛起步,國內業者坦言,去紅供應鏈是一大挑戰。中科院表示,透過交流平台,與國外廠商技術合作,或者共同生產,軍民攜手合作,提升國軍的嚇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