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輕生重返10大死因 青壯年族群出現上升趨勢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衛福部公布去(202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癌症連續43年居首位,去年有5萬多人癌逝。相較於前一年新冠肺炎排名第6名,下降到第14名,因為死亡人數減幅近7成、約6000人,新冠疫情趨緩,今年死亡人數預估不到1000例,不排除掉到20名之外。蓄意自我傷害(輕生)則睽違14年重回10大死因排行榜上,青壯族群輕生有上升趨勢。

2024年國人死亡人數共有20萬1383人,較2023年減少4000多人,10大死因中癌症連續43年蟬聯榜首。

接著依序是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都上榜;而蓄意自我傷害(輕生)排名第10;相較於2023年,新冠肺炎排名第6名,去年則大幅下降到第14名,也是2024年國人死亡人數下降的關鍵。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減少的幅度是將近7成,那也就是讓這序位整個掉到14名,預估大概今年應該是不會到1000例新冠死亡,持續下降的一個趨勢在今年可能預估可能會掉到20名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蓄意自我傷害(輕生)睽違14年重回國人10大死因排行,去年共有4062人。

衛福部由年齡層進一步分析發現,除了0到14歲,以及65歲以上族群,其他年齡層都有增加趨勢。心理健康司表示,去年8月起有推出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因應青中壯世代的輕生上升趨勢,而針對青少年族群則有委外研究。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指出,「青少年輕生的風險因子,我們有做過一些分析,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說,在青少年是跟網路使用、父母親離婚問題、睡眠障礙等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輕生風險上升。」

至於其他年齡層,仍需進一步分析細部資料來釐清。衛福部強調原因往往非單一因素,可能來自生理、心理、社會等各方面,未來會持續跨部會合作;衛福部也設置有24小時的安心專線1925,讓民眾可就心理壓力或情緒困擾隨時諮詢。

※珍愛生命 生命線專線:1995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