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南部開講/牛車採蚵奇景成文化資產 芳苑漁村展現百年傳承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彰化芳苑有項很獨特的地方文化「潮間帶牛車採蚵」,每年舉辦「國際海牛文化節」,吸引來自國內外的大批民眾踴躍參與,也藉此讓台灣在地特色登上國際舞台,但隨著時代變遷,真正符合文化資產資格的海牛卻面臨消失危機。地方文史工作者也呼籲,傳統文化本質的傳承應給予更多的重視。

在彰化芳苑的潮間帶上,海牛拖著三輪車踏入廣闊蚵田,勾勒出全球唯一的文化風景。這項傳統漁法展現先民與環境共生的生活智慧,並在2016年獲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成為地方珍貴的人文記憶。

芳苑文史工作者魏清水說:「為什麼叫文化資產?就是這個牛有到海裡來工作,搬運蚵仔回去,這才叫文化資產。」

為了活化這項文化資產,當地社區積極推動生態旅遊,讓民眾不僅能搭乘牛車,更可體驗剝蚵、烤蚵等漁村日常,並透過潮間帶濕地探索,感受自然與文化交融的旅程。

然而,儘管海牛文化成為芳苑發展觀光的重要利基,真正具備文化價值的海牛卻面臨快速消失的危機。

對此,在地文史工作者則堅守文化本質,力圖保存這項傳統的原貌與精神。

芳苑文史工作者魏清水認為,「我們發展海牛之後,大家產生一個觀光的休閒利基,大家願意養牛,就會形成一個群聚的現象,人家才知道這個牛對地方的影響。」

隨著文化意識的提升,海牛文化不僅深植地方生活,進一步催生了「國際海牛文化節」。透過節慶活動,社區也期盼有更多力量,讓這項獨具特色的無形文化資產,為偏鄉帶來永續發展的動能。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