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詐團騙自然人憑證開立人頭戶 逾10家銀行宣布暫停驗證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期詐騙集團濫用自然人憑證,開立數位帳戶的案例層出不窮。因為詐團以核貸名義,要求被害人提供自然人憑證和密碼後,大量開設人頭帳戶,直到民眾成為警示戶才察覺受騙。目前已有10多家公、民營銀行,暫停使用自然人憑證作為線上身分驗證方式。

破門攻堅,員警掃蕩詐騙集團,查獲主嫌用被害人血汗錢大買奢侈品,而當前詐騙猖獗,警方也再發現有新型態手法。

刑事局預防科偵查員張映晨表示,「詐騙集團就會要求民眾提供他的身分證還有相關資料,最重要的是自然人憑證以及他的PIN碼,拿這些資料去做數位帳戶的開戶,今年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頭帳戶是有涉及到這種、自然人憑證去開的帳戶。」

詐騙集團透過社群平台投放廣告,標榜快速貸款,吸引急需資金的民眾上鉤。民眾加入群組後,以話術誆騙,要求提供自然人憑證密碼等資料,再拿去各大銀行開立數位帳戶,成為詐團人頭戶。而受害人往往是在收到銀行通知或被列為警示帳戶後,才驚覺被騙。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指出,「原本是為了提升便民效能而設計的自然人憑證,如今竟然反倒變成了詐騙集團詐騙、洗錢的工具。」

自然人憑證目前國人持證普及率近20%,而國民黨立委指出,目前使用自然人憑證所開帳戶,被列為警示戶的比例高出其他驗證方式4倍。

原本是讓民眾不用出門就能在網路上驗證身分,辦理報稅、勞健保、開戶等作業的自然人憑證,如今淪為詐團工具。基於安全信用疑慮,10多家公、民營銀行近期也陸續宣布,暫停接受自然人憑證開立數位帳戶。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系主任查士朝表示,「建議透過自然人憑證去開戶的時候,那銀行你可以再加上使用,這個要求民眾做視訊,或者是手機傳訊息過來 ,因為這個其實都可以增加他的驗證強度。」

內政部資訊服務司司長黃國裕指出,「在使用自然憑證的時候,切勿任意交付給第三人,因為有可能是協助這個詐團,去做這個詐騙的行為,這也是有觸犯到《刑法》相關的規定。」

內政部表示,自然人憑證的數位簽章,在法律上具有推定為本人親自簽名或蓋章的效力,呼籲民眾切勿輕易把個人資料交付他人使用,以免協助歹徒詐騙,又上當受騙。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