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高齡面臨體能衰退等狀況 職務再設計助打造友善職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缺工時代,除了移工之外,中高齡者也是無法忽視的勞動力。日本65歲以上的勞動參與率已經超過25%,反觀台灣卻不到10%,顯示台灣銀髮族群在勞動市場還有很大的參與空間。為了提高職場對中高齡者的友善度,過往用在輔助身障者就業的職務再設計概念,這幾年也在中高齡就業領域被大幅採用。

南台灣艷陽下的紡織廠,以生產機能性布料為主力。

紡織業者陳柏旭說道,「大部分我們員工都是中高齡,那中高齡其實他們的經驗都非常的豐富,可是沒有辦法抗拒那個時間的因素,然後導致他們的體能的弱化,包含說肌肉無力。」

廠內中高齡員工占比將近六成的紡織廠,創辦人曾經承諾,絕不會裁退任何一位員工,只要員工願意,就一起做到不能動為止。然而,員工隨著年齡增加所衍生的體能衰退問題,也成為紡織廠經營必須克服的難題。

看似不費力的踩踏動作,實際操作時,要踩踏抬升的物品卻是重達1000公斤的纏紗盤頭。然而透過輔具介入的職務再設計,將有不同的結果。

接上卡榫,接著操作拉桿與按鈕就能輕鬆抬起纏紗盤頭,簡單又省力的操作取代了原本費力的勞作,不但降低職業傷害風險,也有助延長職業生命。

勞動部勞發署雲嘉南分署副分署長許慧香表示,「他不會因為說他可能體能衰退或是他年紀大了,有些工作做不到了、做不來了,一定要離開。」

除了製造業,服務業也開始採用職務再設計思維,同時在輔具之外,更著重以調整工時、改變工作流程、拆解工作環節等制度設計作為主要改造模式。

人力銀行業者詹宛榕指出,「第一個人就是輔助人,你觀察到這個同仁做這件事有什麼困難,那我可以用什麼職務再設計的方式去協助他 ,第二個就是改善事。」

透過職務再設計,對於中高齡族群來說,無論是降低入職門檻或是延長在工作場域的留任時間,都將有一定的幫助。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