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滿1週年 學者認為兩岸僵局難突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月1日曾表示,「誰也不能阻擋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
總統賴清德3月13日提及,「中國併吞台灣,消滅中華民國的野心,沒有一天改變過。」
2個多月前,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因應中國國安威脅的「賴17條」,並以《反滲透法》明確定調對岸就是境外敵對勢力。
不過此舉也遭中國反制,包括消失2年的八旗文化總編富察,國台辦3月17日突然對外宣稱他已遭到判刑。加上在國內陸配亞亞等人因涉及鼓吹武統言論,遭取消依親居留、限期出境,國台辦更是在3月26日上架「台獨幫凶舉報專欄」回應。
一來一往,在台灣內部掀起了守護民主與言論自由的爭辯。
劉姓陸配亞亞3月25日曾說道,「我不是因為自己認為錯了而離開 。」
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表示,「討論到打壓言論自由,要有一個很清楚的界限,比方說李明哲在台灣,我們在網路上面批評中國政府,我入境中國政府會被逮捕、判刑,但是亞亞並沒有因為她的言論遭受到任何《刑法》的判刑、拘留或處罰。」
曾被對岸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5年的李明哲,強調兩岸對自由的基礎絕對不同,認為當中國對台侵略意圖明顯時,賴清德身為總統不是不得不,而是必須清楚定調現今的兩岸關係。
只是兩岸交流緊縮也是事實,旅遊業等不到陸客開放,我國禁團令也仍未解除,加上「賴17條」後,政府多次提醒民眾赴中,提防被失蹤或被盤查先動態登錄。
而回顧賴總統1年前說道,「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指出,「賴總統跟我也有長期的私交,過去他給我的感覺比較沉穩一點,有一些事情也比較溫和一點,那現在給我的感覺好像不是這樣,你說怕陸生來影響我們台灣的年輕人,那他怎麼不怕說他的年輕人到台灣來被我們影響。」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的感受,他形容蔡英文時代的兩岸政策是硬中帶軟,呼籲現在的這位老朋友賴總統改變思維,對內放低身段、對外保持彈性。
學者則分析,雖然蔡賴的目標都是希望維持台海現狀,但隨著美中角力加劇、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升高,賴總統也得應變戰術調整,與中國劃清界線。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表示,「他嘗試從這樣子的方式,讓台灣能夠所謂脫離中國圈,漸漸的加入所謂的西方的、親美的這樣子的方向,那也許不是一個壞事,但是問題是外在太多的變數,不是我們自己能夠完全掌握的,比如說中美關係的變化。」
前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提及,「賴清德就是且戰且走,他的目標是連任,兩岸越僵的話,那也許可以把老美拉攏得越近、日本拉攏得越近的話,對他政權更有利。」
520前,中國國務院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國安白皮書,不僅將統一列為核心利益,還強調不放棄使用武力的立場。施正鋒認為,此舉只是想掩蓋中國對他們國內經濟衰退的自顧不暇。
而曲兆祥提醒,中國與台灣目前正處於棋盤對弈的僵局,不僅得緊盯中美關係的變化,想突破兩岸現況,恐怕還要保有空間走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