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印尼沿海種植紅樹林 減少低窪區海水倒灌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我們常聽到為了農業開發而焚毀森林的案例,但很多時候農業種植,也對環境保護有正面的助益,像是印尼沿海地區廣泛種植的紅樹林,可以保護低窪地區減少海水倒灌的災害。而非洲東部的肯亞則是有原本種植茶葉的農民,為了生計而改種竹林,不僅增加收入,研究也顯示比起一般樹木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東非國家肯亞的木材外銷,曾經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但過度砍伐造成自然資源減少,除了影響經濟,森林覆蓋率偏低,也衝擊水土保持。因此肯亞政府訂下目標,要在2032年之前,把森林覆蓋率從目前的12%,提高到30%。

但一般的樹木生長緩慢,要長大到足夠抓住土壤防止流失,並有足夠的樹葉吸收二氧化碳,往往要10年以上、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因此當地就把腦筋動到竹子身上。

肯亞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妮莉歐鐸爾表示,「研究顯示竹子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比闊葉樹木高出30%。」

肯亞農民委納伊娜指出,「竹子很漂亮而且根部很廣,有助於撐住土壤,讓土壤不至於在水份中流失,它也可以清除水中的化學物質。」

委納伊娜的本業是茶農,而茶葉外銷也是肯亞的重要經濟來源,但遇上國際茶葉行情下跌,茶農往往難以維生。種植竹林除了有助於保護環境、改善水土保持,竹子加工做出各種用品,也能維持生計。更重要的是,竹子生長快速,平均5年就有大用途,而同樣的5年,一般樹木還無法發揮作用。

植物為環保挑大樑的故事,也出現在東南亞的印尼。身為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的大小島嶼有1萬多個,海岸線加總超過8萬公里,近年來海平面上升加上沿岸土壤流失,導致低窪地區居民出個門就必須涉水而過,不方便又危險。

印尼環保專家普立函多諾表示,「所有這些土地下陷的問題當中,建築發展等人為因素占了70%到80%。」

在中爪哇省北部海邊住了35年的帕希雅,現在每天出門第一件事,就是拿著一棵棵的樹苗,在沿岸濕地種植紅樹林,她估計這20年來,每年種下的樹苗有1萬5000棵。由於紅樹林特別適合在低緯度的海灘,它發達的根部,對於保護沿海濕地沙灘的土壤特別有效。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