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超額死亡率創疫後新高 台大公衛:急診壅塞有關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今(2025)年2月分超額死亡率高達29%,創疫情後新高。台大公衛學院發現,人口老化、慢性病癌症人數增加,以及近期急診壅塞,都是造成超額死亡的原因;台灣在今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急診住院需求只會逐年增加,護理人員職場環境若不改善,台灣的醫療現場只會愈來愈惡化,形成政府、醫院和民眾三輸的局面。
病人搶座位,家屬搶站位,是急診壅塞最高峰時的慘況。全台急診拉警報,一路從北到南,甚至到了東部,然而這恐怕不是一時一地的現象。
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許智翔表示,「新冠結束之後,我們發現慢慢就有急診壅塞。」
急診護理師則指出,「有一些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或是有一些比較危急狀況病人來的時候,我就要繼續接那些狀況很差的病人,然後原本接的那些狀況很爛、甚至插管的病人,就只能被放在那邊。」
護理師離職、病房人力不足,需要住院的病人就塞在急診室。護理團體一再要求三班護病比入法,政府只獎勵實施,立法零進度,醫院端也一直無法招募足夠的人力。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羅運生表示,「對醫院來說其實就是賺錢的,所以他們常常會把這些盈餘拿去投入擴建醫院或更新設備,就是沒有投入到人力資源、待遇改善。」
護理師出走,讓台灣的醫療量能遊走在危險的邊緣。
許智翔指出,「都是滿載的狀況下,假如再來一次新冠、再一次重大事故,我們沒有量能處理這類型的病人。」
政策端未解決護理過勞的根本問題,立法院不同黨派立委提案凍結護理人力政策部分預算,要求衛福部說明並提出修正方案才能解凍。護理人員流失,警報聲持續,台灣的明天會迎來什麼樣的醫療現場?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