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關稅、地緣政治風險等 電價審議委員決議不調電價
上半年的電價審議委員會28日下午登場,經過2個多小時的討論,考量國際關稅變化和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會引發物價波動,最後以共識決方式,決議這次電價不調整。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表示,「因為111年跟112年國際的燃料價格大漲,主要推升台電公司累計虧損達到4229億元,希望說台電公司在有健全的財務體質,若是能獲得撥補,當然有助於台電公司的財務結構的健全。」
目前台電的財務狀況負債比高達93%,累計到去(2024)年底虧損金額4229億元,預估今(2025)年可能虧損500億元。
經濟部要求台電要從經營面開源節流,台電將透過精進燃料採購策略、調升線路設置費收入、銷售低碳電力RE30及房地活化等方向努力。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表示,「台電預估在2025年透過RE30措施,銷售差不多是5億度左右的綠電,跟台電公司在核算開源節流的方案,2025年虧損到目前為止,我們預估可以減少差不多168億元左右。」
台電表示,過去因為俄烏戰爭影響,燃料成本大幅飆升,為照顧產業民生,台電吸收金額高達6000億元,台電扮演通膨擋土牆的角色。
放眼國際,以日本和法國來看,過去補貼電業價格都超過5000億元以上,但CPI年增率仍破3居高不下,反觀台灣因為獲得撥補,住宅電價漲幅只有7%,比日本、法國還低,2023年的CPI年增率2.49%,顯示撥補對穩定物價有作用。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說:「是不是能源政策的錯誤,然後造成所謂的電價的大漲,不管是核電占比比較高的國家法國跟韓國,我們不管是在民生跟工業的電價,都遠少於核能占比,比我們更高的國家。」
台電表示,針對下半年的電價審議會,照樣會提供成本給委員們參考。經濟部則再次喊話,盼獲得立院撥補,才能有助台電財務結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