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角力農民憂受影響 嘉義鳳梨另拓海外市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總統賴清德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後續效應需要再觀察,不過農產品出口到中國是否會受影響,台東釋迦與嘉義鳳梨因為外銷策略不同而有兩樣情。至於觀光旅宿業,則對未來兩岸交流觀光感到高度憂心。
農民取下套袋,飽滿扎實的鳳梨釋迦一直是讓台東人驕傲的農產,總統賴清德13日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兩岸交流恐全面限縮。台東釋迦兩年前才重啟開放出口中國,農民擔心因兩岸政治角力而成為犧牲品,希望政府能做好相對應的措施。
釋迦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王志偉表示,「大陸去制裁台灣的話,我希望台灣政府能夠拿出相對應的方式來幫助我們農民度過這個難關。」
台東縣農業處農務科科長廖炯傑指出,「除了在大陸的市場以外,也有持續在開拓包含新加坡的市場,以及國內市場的部分,我們也有持續一直在做相關銷售。」
雖然同樣是農產,嘉義縣的鳳梨2021年曾被中國禁止輸入,但之後就另外開拓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場。目前嘉義縣已無外銷中國的大宗農產品,因此不受兩岸政策影響。
嘉義縣農業處副處長李建霖說,「鳳梨沒有影響,我們現在都走日本,跟大陸沒有關係,就主要以日本為主。」
觀光旅宿業則普遍感到失望,原本期待去(2024)年雙城論壇後陸客能來,中國文旅部今(2025)年1月也宣布開放上海、福建團客來台,現在則轉趨悲觀。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台灣的旅行社赴大陸旅行的禁團令要解除,可能會更加困難,進而在大陸旅客來台開放上面也應該是困難重重,所以我們對這樣的情況感到十分憂心。」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推估,兩岸關係更加緊繃,中國來台交流人士審查會再趨嚴,台灣旅行社赴中國的禁團令解禁,以及開放中國旅客來台觀光,恐怕都是遙遙無期。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