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地產消費糾紛原因統計 最常出現房屋漏水、施工瑕疵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內政部公布全國各縣市去(2024)年第4季房地產消費糾紛原因,最常發生的以房屋漏水最多,其次是施工瑕疵,其他是交屋遲延、建材設備不符等爭議。消保官建議,民眾一定要仔細驗屋,萬一發現問題才能在保固期內要求業者修繕。
全新的花崗岩地板卻出現顏色不一,原來這是中部的民眾購買透天厝預售屋,等到驗屋時卻發現,地板花崗岩出現潮濕問題。
當事人許先生說道,「怕地板潮濕,水氣之後會不會冒上來我們不知道,現在就是因為他貼了地板,我們完全看不到,能撐多久也不知道,他貼完地板,這樣看起來就是感覺比較舒服。」
像這樣的房地產消費糾紛還真不少,過去也有花蓮地區的民眾購買青年住宅,卻發現電梯和其他樓層地板都有漏水問題。
還有在桃園青埔社區,建商在2022年辦理公設點交時,發現消防設備和電梯設備有故障瑕疵,建商遭開罰4萬元。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各縣市去(2024)年第4季房地產消費糾紛原因統計,發現五大糾紛類型,以房屋漏水問題最多、有88件,施工瑕疵也有81件,其他則是交屋遲延56件,建材設備不符48件,以及服務報酬爭議21件。
新北巿主任消保官王治宇表示,「建議消費者就要存證,就是說可能要有照片或是錄影為證,必要的時候可能要請鑑定人員來鑑定,看是不是有這個瑕疵在,然後盡快聯絡業者來處理,不要拖過一年。拖過一年有些業者他就認為,過保固他就不處理了。」
律師江皇樺指出,「你如果證明建商故意不告訴你瑕疵,除了要他減價或者是要他修補以外,你還可以額外再跟他請求損害賠償。」
消保官表示,民眾簽訂預售屋定型化契約時,得善用合約審閱期,將相關資料帶回家逐一審閱,千萬別當下貿然簽名。另外在購屋時最好上網查看建商評價,也能避免發生房地產消費糾紛。
邱子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