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全美戲院宣布將暫時熄燈 75年老牌電影院為何難以為繼?

2月12日,台南歷史最悠久的全美戲院迎來75週年,戲院經理吳俊誠卻出面證實,由於連年虧損,全美戲院將於3月2日暫時歇業。
全美戲院曾風光一時 改作二輪戲院後人潮不斷
全美戲院前身為「全成第一戲院」,是一棟建於1950年、揉合現代主義的巴洛克式建築,營運之初大多播放好萊塢電影、台灣國片、日片及部分無聲黑白電影,現場有講解電影、口述旁白的「辯士」,還有樂隊配樂,有時也會上演歌仔戲。

1969年戲院換人經營,改名「全美戲院」,轉為首輪電影院。
當時看電影是相當流行的娛樂活動,台南戲院百家爭鳴,全美戲院所在的中西區還被稱為「電影里」。第一代經營人吳義垣有感競爭激烈,後來將全美戲院轉型為「二輪戲院」,也就是在電影首輪下檔後,再以折扣價放映。
全美戲院轉型後成功吸引更多人光顧,不僅成了台南青年學子最愛的娛樂場所之一,也是情侶熱門約會地點。根據台南研究資料庫,全美戲院在1960、1970年代全盛時期幾乎天天爆滿,每天都有2至3千人在門口排隊。
當年《007》系列電影上映時風靡全台,全美戲院一廳700多個座位供不應求,票房熱賣到觀眾得買站票或黃牛票,連戲院門口都有人卡位,等著下一場次能搶先進場看戲。
連導演李安都曾說,他從小在全美戲院看電影長大,那裡是他學生時代最常造訪的地方。

戲院隨時代演變陷經營困境 藉文創轉型重獲新生
然而,隨著彩色電視在1970年代問世,錄影帶、影音包廂MTV、第四台甚至網際網路的出現,讓人們的休閒活動更多元,也改變民眾觀影習慣,嚴重衝擊傳統戲院經營。
吳義垣坦言,當時也考慮過放棄營業,「經營老戲院遠比開新影城還艱苦,要不是捨不得多年累積的電影文化產業,這麼薄的利潤,根本做不下去了。」
全美戲院為改變觀眾對老戲院的印象而進行大規模整修,但也選擇保留手繪電影看板的傳統,並與手繪看板大師顏振發合作,反而成為全美戲院的一大特色。

全美戲院將電影看版或海報製成明信片或其他文創商品,也積極外借戲院舉辦各類影展、搖滾演唱會等活動,顏振發師傅更在此開班授課、傳承技藝,將全美戲院打造成新的觀光景點。
承載台南人回憶 老戲院如何在時代洪流中生存?
儘管奮力經營,全美戲院仍陷入連年虧損,戲院現任經理吳俊誠表示,從1971年起,戲院採2片同映票價僅新台幣140元的策略經營,每天開映3場到4場,也只賣出數十票,每年虧損逾100萬元,Covid-19疫情期間虧損更嚴重。
去(2024)年9月畫師顏振發還指控為全美戲院作畫帳目不清,突然與戲院結束合作。吳俊誠認為,事件主因是經營團隊主張突破傳統,與顏振發的合作未達成共識,才導致分道揚鑣;這也反映出老戲院面對時代潮流的困境。
如今全美戲院將暫時熄燈,看板上的霓虹能否再度亮起?吳俊誠說,未來將再引進新策略,尋求各方合作轉型,以突破經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