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侵害訪查共74案 多數發生在小學階段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衛福部統計,過去10年超過一半的性侵害受害者是未成年人,國家人權委員會2021年擇定「兒少安置機構及校園性侵議題」作為系統性訪查研究重點議題,今(8)日發布訪查結果,訪查共74案,事件多發生在小學階段,加害者以男性教師比例最高,性侵害次數從單次到數月或數年不等,發生地點以校內最多。
唸出一位又一位,兒少時期被老師性侵害的苦痛,督辦校園及安置機構兒少性侵害系統性訪查案,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田秋堇幾度鼻酸。
校園及安置機構兒少性侵害系統性訪查案督辦委員田秋堇表示,「 (在教室)我旁邊還有坐同學,他就突然就是把那個手伸到我裙子裡面,就撫摸我的生殖器。」
國家人權委員會會2021年擇定「兒少安置機構及校園性侵議題」作為系統性訪查研究重點議題,共訪查74案,3分之2為性侵害被害人,另外3分之1為重要他人。
訪查發現,事件多發生在小學,加害者以男性教師比例最高,性侵害次數從單次到數月或數年不等,發生地點以校內最多,其中8成被害人,是在被害之後至少好幾年,才有辦法揭露。
校園及安置機構兒少性侵害系統性訪查案督辦委員張菊芳指出,「學校對於他們的求助或者是揭露,是呈現一個負面回應,那個負面回應包括他消極的不作為。」
專案報告提出政策建議,包括避免責備被害人、建立支持環境、維護兒少表意權及身體自主權、強化性平教育、優先加強教育人員的性別敏感度,而調查要有獨立性,避免被害人二度傷害,延長性侵的追訴權時效。
校園及安置機構兒少性侵害系統性訪查案督辦委員蘇麗瓊提及,「我們教育部的這個教科書裡面,還有身體的紅綠燈這個概念,其實不應該身體說有紅綠燈,沒有哪個部位可以碰的。」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我想我們在整個教材或者在研習,有一些觀念要與時俱進,我想這我們會來做調整。」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過往老師校長對身體自主權與表意權較為忽略,造成模糊空間,但報告提供很多案例,未來會認真讀完,能快速在政策或相關辦法規範,研習時納入實際技巧。
邱子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