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僅存不到1千頭大象 為保育採糞便DNA建基因庫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東南亞的寮國曾經是大象的主要棲息地,現在卻只剩下不到1千頭大象。研究人員正試圖採集大象糞便的DNA建立基因庫,希望保存它的生物多樣性。另外在泰國,則是查獲走私的馬達加斯加狐猴,這週就會送它們回家。
大象抬起腳掌,乖乖讓保育員修腳趾甲。寮國這處大象保育中心住著28頭大多是從伐木產業退休,但是因為產業機械化,不再被需要的大象。
寮國曾經是亞洲象的主要產地,被稱為「萬象之國」,但是因為棲息地被破壞,目前只剩下500到1000頭大象。
這裡的研究人員和美國的史密森尼學會、瑞士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從大象的糞便中採集DNA,希望分析之後建立基因庫,設計出一套育種計畫,培育出健康的大象寶寶,保存大象的基因多樣性。
生物學家安娜貝爾表示,「DNA分析的終極目標,是了解寮國到底有多少大象?多少在野外、多少受人類照顧,親緣關係如何?像是有沒有近親繁衍的問題。」
同樣在東南亞,有人努力保育動物,有人卻想要走私動物。泰國之前查獲一起動物走私案件,包含16隻馬達加斯加島特有的環尾狐猴、32隻褐狐猴和超過900隻射紋陸龜。這週牠們就會回到馬達加斯加,接受隔離和獸醫檢查,然後重返原棲息地。
馬達加斯加環境部長豐丹指出,「走私要成功,不只是走私動物,常常還需要洗錢和貪腐的配合,所以我們交由反貪腐機關來執行,確保管轄權充分。」
馬達加斯加有許多獨有物種,像是狐猴就有100種以上。然而,這些生物因為環境改變、走私猖獗,許多面臨滅絕。因此,馬達加斯加政府近年來也努力打擊走私,希望可以保護物種,永續生存下去。
邱子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