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首批機器人助中風復健 英奧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球醫護大缺工,連復健科治療師也不例外。英國機器人協會和奧地利理工學院進行一項機器人輔助復健的研究計畫,讓機器人協助中風患者做復健治療,目前英國和奧地利正在進行測試,成果良好,未來可望有助於治療師的人力配置。

59歲的麥當諾在6個月前遭逢人生變故,一場高血壓性中風損害左腦,影響他的運動能力,手腳動作至今仍不靈活。

麥當諾陸續接受治療和復健,慢慢有所成效,他今日來到距離史塔林住家60幾公里外的愛丁堡接受新的復健訓練,他的新治療師是個機器人。

機器人納歐說道,「你好,我是納歐,今天我是你的運動夥伴。」

中風患者麥當諾表示,「我知道坐在醫院病床,物理治療師都很忙,機器人是和人互動的關鍵物,對需要物理治療師的人來說。」

這項由英國機器人協會和奧地利理工學院合作的研究計畫,利用腦機介面BCI裝置,協助中風患者和機器人建立訓練模式,成為日後的復健夥伴。麥當諾戴上裝置後,開始和機器人納歐互動,藉此輸入麥當諾需要的復健動作。

機器人納歐說:「我要你盡可能地舉高雙手,就像這樣做的動作一樣。」

電腦科學教授拜莉提到,「機器人偵測到是你嘗試做一個鍛鍊動作,準備進行一個動作,因此從病患配戴的腦機介面裝置,傳送到機器人的訊號會告訴機器人病患試圖抬起手臂,然後做運動,所以機器人接收到的訊號,會讓它開始移動它的手臂,幾乎是模仿患者的動作,這行動同時是由中風患者來控制。」

根據醫療臨床的觀察,發生中風的病患有8成的人手部動作都會受到影響。要改善運動機能,病患必須在物理治療師的指示下,長期做重複的運動。

儘管機器人無法取代真正的物理治療師,但在復健師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機器人輔助復健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奧地利已經有16名中風病患參與這項試驗計畫,麥當諾是英國第一批的試驗者之一。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比起病患在家根據治療單或影像檔照做復健,機器人協助復健的效果相對較好。

國家機器人市場發展經理法洛指出,「這個計畫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尤其是中風患者能夠盡快且有效接受治療是多麼關鍵,我們也知道國民保健署資源很吃緊,因此能夠使用機器人訂製個人化的醫療計畫,是確保病患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的關鍵。」

納歐機器人造價為1萬3千美元、約合42萬台幣,腦機介面的花費約合數千元台幣。納歐有著親和可愛的外表,機身輕巧方便而且容易維修。

麥當諾的治療案例讓研究單位和病患本人都深具信心,機器人應用在醫療復健領域的藍圖也愈來愈清晰可期。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