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今(15)日公布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揭露供電情勢,去年的全國電力消費2765億度,較前一年減少約1.04%。經濟部表示,從111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國際燃料價格波動造成全球通膨及調整升息,加上美中競爭、極端氣候、地緣政治紛擾等因素,使得終端用電需求呈現低迷。
其中,工業部門更因經濟活動、產能利用率等皆下降,電力消費量較前一年減少約41億度,降幅達2.62%。不過,服務業部門(含運輸)的電力消費量則較前一年增加約10億度,增幅達2.06%;住宅部門的電力消費增加約6.8億度,增幅達1.35%。
經濟部也預估到2030年用電成長約12~13%,為因應AI產業帶動發展所增加之電力需求,需要3個及時建設,包含新機組建設、電網(變電所)更新建設與儲能系統建設,以確保供電穩定、滿足用電需求。
去年全國發電總裝置容量約為6404.5萬瓩,較前一年淨增加210.2萬瓩,其中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推動重點。去年底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1241.8萬瓩、離岸風電達176.3萬瓩,現行太陽光電發電挹注白天的供電能力,已可滿足白天尖峰6小時的用電需求,因此電力系統調度重心改為關注夜尖峰3小時的用電調度。
不過,去年全國總發電量2822.9億度,則較前一年約減少59億度,減幅約2.0%。其中,再生能源增加29.9億度,配合用電需求及再生能源特性,調度燃氣機組發電量減少3.8億度,而燃煤與燃油發電量分別減少18.7億度與6.7 億度。
為因應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的間歇性,除了以水力發電機組快速支應,也需仰賴燃氣機組,作為調節綠電穩定系統的最好搭檔。為此,政府規劃新建大潭、興達、台中及民營電廠森霸等燃氣機組,逐年併網供電。
經濟部指出,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建置進度受疫情影響,仍努力如期完工併網,以現階段規劃明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達15%,115年11月起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達20%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