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地震時移動易傷亡 遵循趴下、掩護、穩住3原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強震加上餘震不斷,導致民眾人心惶惶,也讓應變逃生原則再度引發重視。對地震發生時到底該不該逃到戶外,消防專家強調,地震時多數房子不會倒,多數傷亡其實發生在移動時,「先躲」還是相對安全的原則。

大人們帶著孩子在地震體驗屋模擬震度3級的地震,起趴在桌下用手掩頭、做好保護。

家長說道,「就固定的桌面然後牆角邊,然後就穩住、趴下。」

「趴下、掩護、穩住」已是全世界防災機構和專家,以及我國消防署都公告的地震保命3原則,在北市防災教育館就是以此為核心進行導覽。

CEM災害管理師林金宏說明,「就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先保護好自己,保護好自己的頭、頸部。躲冰箱旁邊是錯的,第2個是樑底下我們也不建議,柱子旁邊其實相對是好的。」

民眾提及,「昨天看到的時候,大家在真的發生的時候,其實學都有學過,但你真的要依照這個做的話,好像大家沒辦法臨場反應。」

這次花蓮強震有民宅倒塌,也讓民眾開始思考地震來是否要先躲?前消防署組長、災害管理師林金宏強調,先躲還是相對安全的原則。

林金宏指出,「事實上,現在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多數的建築物基本上是不會垮。基本上是不會垮,可是你卻很容易在奔跑的過程裡面受傷。」

林金宏強調,地震搖晃時無論住幾層樓都不建議往外逃,因為可能跌倒或遭掉落物品擊中而受傷。而確認有無受傷,再檢查環境能否躲,若不能躲就去避難,若能躲就留在屋子裡。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