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大腦植電極抗巴金森氏症 9成患者運動功能獲改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因為大腦多巴胺分泌不足,造成四肢不自主顫抖等動作障礙,目前只能靠藥物控制。三軍總醫院今(24)日發表最新的「腦深部電極刺激術」,在病患大腦植入電極達到治療效果。過去5年已有40位患者接受這項手術,其中9成運動功能皆有改善。

50多歲的龐女士因雙腳不自主顫抖,走路也常常跌倒,必須靠輪椅才能移動,被醫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第3期,且因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快速惡化,2年前她接受最新的「腦深部電極刺激術」(DBS)治療後,現在已經能正常生活。

龐女士說:「現在站著就能自己走,以前都是坐輪椅,現在想去買菜就可以去買菜。」

三總醫療團隊表示,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為大腦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造成四肢顫抖、僵硬、步態異常等動作障礙。

目前約有8成患者可靠藥物控制病情,但若藥物控制不佳,就可考慮採用最新的DBS治療,也就是在病患清醒狀態下植入電極,利用電流調整刺激器參數,達到治療的效果,也可降低藥物產生的動作失能等副作用。

三總神經外科部醫師曾冠穎表示,「因為做這種電生理很久了,我們還是比較堅持,就是改變那個訊號,把不正常的訊號壓下來症狀就會好了。」

醫療團隊強調,巴金森氏症的致病原因不明,也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和手術延緩神經退化。目前三總引進最新一代無框立體定位系統,可大幅提高手術精準度。

過去5年來,已有40位巴金森氏患者接受這項新療法,其中9成以上患者,術後運動功能皆有改善。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