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環亞苗栗離岸風場今環評 纜線纏繞及設置密度等引疑慮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環亞公司打算在苗栗縣外海進行離岸發電開發,風場面積約74平方公里,最多設置71部風機,全部皆為浮動式。上午案件在環境部進行環評審查,開發單位表示對生態影響不大,也認為鳥類遇到風機「會主動迴避」,但遭環評委員質疑,也有委員憂心浮動式風機有纜線纏繞的問題,案件最後仍初審通過。

苗栗竹南、後龍、通霄外海,環亞公司規劃在離岸27.5公里外打造面積74平方公里的離岸風場,並設置2座海上變電站,單機裝置容量為14到20MW,最多風機數量為71部,風機間距平行盛行風向大於1000公尺、垂直盛行風向大於700公尺,全浮動式,開發單位保證再怎麼強的風也吹不倒。

開發單位代表說:「採用T等級的標準來進行規劃,預期可抵抗17級的強烈颱風,來確保風機基礎安全。」

國內首個採全浮動式風機的離岸風場,有環評委員認為,針對海底電纜的纏繞評估不夠,也憂心設置密度會不會過高,引發安全疑慮?

環評委員邱祈榮說:「纜線的纏繞造成的風機的安全,還有對於鯨豚的威脅,再請你們多做補充。」

針對海纜巡檢,開發單位原本承諾,檢視、清除纏繞廢棄漁網每年1次,但有委員認為太消極,要求提高檢視的次數。

另外針對鳥類衝擊,開發單位宣稱鳥類飛行會「主動迴避風機」,並強調曾衛星追蹤4隻黑面琵鷺,發現牠們有「迴避風場的行為」,但環評委員質疑。

環評專家學者李培芬指出,「如果照這樣的發現來看,似乎我們就不會看到鳥類撞擊的課題,也就是全世界這種鳥類撞擊的問題大概都不會存在才對,所以我不會建議,你們用這個方式來寫。」

針對海底電纜纏繞問題,開發單位表示可將檢視次數從1年1次增加到2次,至於風機設置密度都符合規定,如果要再放寬間距,可能設置數量會達不到現有規定。最後案件通過環評初審,將再送大會審查。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