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2024年76國舉行大選 牽動世局影響全球半數人口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24年才剛開始卻已注定會是充滿改變,甚至是動盪的一年。除了俄烏、以哈兩場戰爭之外,今年全球還有76國將進行領導人或國會改選,包括台灣、美國、印度、俄羅斯以及歐盟27國等等,影響全球超過一半人口,6成以上的經濟產出,選舉結果也將形塑接下來世界秩序的樣貌。

2024年可說是「選舉之年」,全球將有76國舉辦大選,影響超過世界一半的人口,其中許多並非民主選舉,政府更迭的機率非常低,而有些民主國家也面臨民主挑戰。

眾多選舉中,美國除了國會將重新洗牌,新總統落誰家更受到全球矚目。執政的民主黨總統拜登尋求連任,在野共和黨極可能由民調持續領先的前總統川普出馬競爭。

然而拜登已高齡81歲,不斷被質疑是否足以勝任總統工作,現在還深陷彈劾調查,導致形象受損;川普的情況也充滿危機,除了官司纏身,更被2州禁止參加州內初選,而他的政治主張更充滿爭議。

美聯社記者菲爾德斯認為,「假如你是民主黨支持者,你最關注的會是政府是否將向威權主義靠攏,因為目前領先的候選人、前總統川普有提出那種評論。」

由於川普過去任內曾提到中國對美國的危害,也揚言要退出北約,若重返執政將影響全球局勢,而目前民主黨推動的多項政策,可能出現大轉彎,包括乾淨能源、接納移民及對烏克蘭的軍援。

俄烏戰事即將進入第3年,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原訂今年舉行總統選舉,但烏克蘭仍處在戒嚴狀態,國家對於是否要在戰爭時期大選爭論不休;俄羅斯總統蒲亭則確定要爭取他的第5個任期,由於俄國大選並非民主選舉,幾乎可以預期蒲亭會連任,繼續執政到2030年,對烏軍事行動恐怕也不會停止。

在這個情況下,歐洲議會大選就更顯重要。烏克蘭基輔居民巴辛斯基說:「假如我們成為歐盟的一份子,我們就能盡快結束戰爭,毀滅這個混蛋莫斯科。」

今年6月,超過4億歐洲公民將投票決定歐洲議會未來長相。儘管去年12月,歐盟同意啟動烏克蘭入盟談判,近期極右勢力在歐洲蔓延,反移民、反援烏和反綠能的聲浪高漲。專家估計,極右派將有機會奪下議會700多席中將近180席,恐影響對烏政策。

而在亞洲地區,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也將舉行總理大選,已經執政10年的現任總理莫迪,以及所屬的印度人民黨,目前支持度高,最有可能獲勝。但莫迪執政期間,不斷打壓司法體系和媒體,大動作提高印度教地位,導致境內穆斯林受到迫害,近期更有141名反對派議員遭停職,反對黨就戲稱此舉是莫迪對「民主的嘲諷」。

印度國大黨國會議員甘地指出,「執政黨不僅羞辱了150名國會議員,更強迫60%的印度人閉嘴。」

此外,亞洲還有印尼國防部長搭檔僅36歲的總統長子投入總統選戰;美洲墨西哥有機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委內瑞拉期望掙脫美國制裁,能否提高人權允許反對派參選受矚目;英國保守黨聲勢大跌,可望出現政黨輪替。2024選舉之年,政治局勢變動多,各國民主備受考驗。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