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日本GDP成長緩慢 經濟規模將落居全球第4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日本第三季GDP比前一年同期下滑了2.1%,也比經濟學預測的負成長0.6%幅度更大。國際貨幣基金IMF推估,日本今年內就會被德國擠下,退居全球第4大經濟體。

日本在過去10年來,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希望從金融面刺激經濟活動,但從疫情期間到後疫情時代,全球的復甦腳步不如預期,貨幣寬鬆促使匯率貶值的做法,即使曾經讓出口產業利潤增加,但受薪階級的收入並沒有等比例上升,還因為貨幣貶值、能源跟原物料飆漲造成的物價上揚,導致民間消費不振。

大和綜合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神田慶司指出,「即使順利脫離通貨緊縮,但供給能力減弱、需求上升造成物價走高,生活費變貴了,生活品質卻可能不會變好。」

而民間消費正是經濟成長最大的動力,消費不振讓GDP無法提升,日本的經濟規模即將被其他國家超越。

日本NHK電視台記者今井翔馬報導:「中國急速的成長之下,2010年(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2。日本即使經過一番努力,今年的名目GDP比去年還是下滑0.2%,因此被德國逆轉,在IMF世界排名落到第4。」

不過後疫情時代許多國家遇到的缺工問題,日本也沒有例外。如何因應缺工並提高生產力,是有待克服的結構性問題。

新建工廠經營業者平賀忠之表示,「勞動人口減少,因此要藉著投資人工智慧,持續提供高附加價值的優質商品。」

日本的經濟學家認為,提高薪資、讓民間有更多的可支配所得,最終讓民間消費帶動經濟成長,是產官雙方都必須思考的方向。

大和綜合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神田慶司說:「必須以民間需求為核心才能有持續的成長。企業與政府相互配合提高薪資,符合營業成長的加薪,對於提高生產力是有必要的。」

NHK電視台以餐飲業者為例指出,除了藉助資訊科技甚至人工智慧,讓存貨與銷售管理更有效率,配合外帶服務的設計,讓業者在成本大增3成的壓力下,營業額跟獲利分別成長了2倍和5倍,就是克服挑戰最好的例子。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