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濕熱天氣型態增加 弱勢族群恐淪「不適者淘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球極端氣候發威,今(2023)年的高溫屢創紀錄;但根據最新研究顯示,高濕熱的天氣比單純的高溫更加危險,因人體會失去散熱功能,如果地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3°C,全球有15億人會面臨致命風險,而且每升高1°C,受威脅的人口就會增加一倍。
根據美國這個星期所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人為所造成的氣候暖化,已導致全球各大城市,高濕熱的天氣型態持續增加。如果地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3°C,全球將有15億人會面臨送醫風險,如果再高出1°C,受衝擊的人口將加倍。
喬治梅森大學教授維塞里歐表示,「如果比工業化前高出4°C,我們會看到,全球約有30億人口,每年有長達一個星期,將處於這種被視為極不舒適的環境下。」
根據2022年的聯合國排放差距報告,在各國的現行政策下,至西元2100年,預計全球氣溫將上升2.8°C。
隨著全球高溫屢創新高,阻止氣候加速暖化,成為人類生存的關鍵。
維塞里歐強調,「把增溫控制在2°C真的非常重要,才能阻止這份報告中一些最重大的衝擊發生。」
在乾燥情況下,人體透過皮膚排汗,熱氣隨之蒸發,但潮濕會阻礙此一蒸發作用,甚至完全失靈。一旦人體中樞過熱,體溫調節機能喪失,器官便會加速衰竭,甚至在數小時內死亡。
科學家利用濕球溫度來測試人體承受濕度的極限,濕球溫度指的是對一塊空氣進行加濕,飽和時所達到的溫度。
根據2010年的研究,人體無法承受濕球溫度攝氏35度以上的高溫,如果在這種環境下持續6小時,人體將無法負荷,但2022年的研究,將極限改為30°C到31°C。
喬治梅森大學教授維塞里歐說明,「如果每年開始有300天都處於高濕的氣候,你認為這是氣候改變的情況,或是你願意待在室內,每天吹著冷氣,一年吹9個月,但這不是我所想要過的生活。」
跟據研究顯示這幾年全球都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高濕熱天氣型態,也代表人類為了生存,勢必得延長待在有冷氣室內的時間。
這已連帶將衝擊經濟活動,對無法負擔冷氣以及必須靠勞力生存的人口,恐怕更將淪為極端氣候下「不適者淘汰」的族群。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