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5年無申報量、有代替品  4000項藥品退出健保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從2018年至2023年,約有4000項藥品退出健保。分析主要原因,並非健保核價太低,有過半數是因為連續5年以上沒有健保申報量,且有替代藥品,對民眾影響有限。不過藥界還是呼籲,像是普拿疼、胃藥等指示用藥應全面取消健保給付,才能將有限資源用在刀口上。

這款可舒緩乾眼症狀的人工淚液藥品「淚然點眼液」,去年健保使用超過200萬瓶,不過卻傳出今(2023)年底將退出健保,改為自費銷售。對此有藥師認為,類似這種指示藥品應全面取消健保給付,才能將有限資源用在刀口上。

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健保不給付這一塊,這種小病其實民眾到藥局,自己去跟藥師來做諮詢,來購買一些成藥指示用藥,相對對健保整個體制來講,相對也是更好的。」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藥品退出健保最大原因,有超過5成是因為連續5年以上無健保申報量與取消支付。另外,「許可證逾期未展延、註銷」與「廠商建議取消健保支付」,以及「未生產或未輸入達五年」等原因,從2018年以來至2023,已有4000多項藥品退出健保。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強調,「健保核價太低的相關性不大,它主要都是廠商自己的,營運模式的改變或是製造廠的變遷,或者是說他覺得,在市場的占率已經不高了。」

健保署強調,當藥品過了專利期,學名藥陸續上市後,價格就會調降。若有藥品要退出健保,健保署也會評估替代藥品、影響人數等,並加以因應;至於藥界提議,像是普拿疼、胃藥等指示藥品全面退出健保,目前各界仍在討論階段、尚無達成共識。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