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暹羅灣浮游藻華大量繁殖 魚貝死亡養殖業損失慘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泰國東部春武里府的暹羅灣,受到大量的浮游藻華繁殖影響,海中的魚類和貝類因而缺氧大量死亡,該區的海洋散發惡臭、沿海的貝類養殖區經濟損失慘重。而氣候變遷導致海溫升高,可能就是造成海中浮游生物大量暴增的原因。
從高空往下看,海洋明顯呈現藍色與綠色2種不同色澤,其中綠色的部分還有漸層的變化。
這裡是泰國東部春武里府的暹羅灣,海洋科學家波卡瓦尼奇表示,這是「浮游藻華」現象,嚴重汙染海域。
泰國農業大學海洋科學家波卡瓦尼奇表示,「這是我出生以來第1次看到這種情況,代表今年浮游藻華非常嚴重,在另一個觀測站,我們測得葉綠素水平超過500ppb,這很不正常,通常在50或100到120之間。」
所謂的「浮游藻華」現象,是浮游生物大量繁衍,會消耗掉海中的營養跟物質,呈現綠色,一旦缺乏光照死亡,會沉入海中自行分解,但在分解的過程中,也會導致海中的氧氣被吸收缺氧,並呈現不同的棕褐色。
而海中含氧量降低,就會影響海洋生物,導致魚類貝類因為缺氧大量死亡,暹羅灣當地沿海260多個淡菜貝類養殖區,超過8成的貝類因此死亡,臭氣沖天。
養殖業者蒲亞瓦特指出,「傷害程度幾乎是100%,看,當你搖晃它時,它們會掉下來,都沒有活的了,都死了,包括牡蠣。一般情況下,它們會抓牢繩子。據我估計,我的養殖場損失不會少於50萬泰銖,因為我不只擁有這一處養殖場。」
根據泰國漁業部2021年統計數據,春武里府每年能生產2086噸淡菜,價值約100萬美元。藻華現象讓養殖業者損失慘重。
目前海洋科學家觀察到,在2019年與2020年,聖嬰現象導致乾旱和海水溫度升高,浮游生物也大量繁衍。
科學家們正在觀察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也希望能透過研究,預測未來浮游生物的繁殖,讓養殖業者了解最好的收穫時間。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