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鹹死台南文蛤 市府籲受災漁民通報救助

台南600多天乾旱少雨,導致養殖魚塭鹽度升高,現在傳出北門、將軍、七股、安南區都有漁民養殖文蛤死亡率偏高的災情,為此,台南市農業局呼籲受災養殖漁民,若有死亡率偏高問題,可至公所申報災情,農業局也將協助爭取中央現金救助作業。

一顆顆都已開殼死亡的文蛤,就堆放在魚塭旁邊,數量多到像小山一樣高,讓漁民看了很痛心。台南七股十份里一帶,日前發現文蛤死亡率偏高,漁民推測乾旱少雨,導致魚塭鹽度提升,文蛤全部「鹹死」。

養殖漁民黃銘垚說道,「現在如果你測量水,鹽度差不多都在5到6度、5度半。我們這邊也沒有像台西,有地下水可以稀釋,所以我們就要靠天,靠天沒雨水,沒雨水文蛤就撐不住。」

立法委員郭國文也提到,除了鹽度過高外,溫差太大也是飼養上很大的障礙跟問題,將特別要求農委會相關官員進行會勘。

依養殖經驗,農曆3、4、8、9月因季節轉變影響文蛤育成率,不過今(2023)年受創特別嚴重,中央、地方農業單位聯合會勘,發現養殖池水的鹽度高達5度,遠高於適合文蛤生長的2到3度,北門地區文蛤養殖漁民,已有70多人通報,而七股也有超過10人,人數持續增加中。

台南市農業局副局長陳仲杰表示,海水鹽度如果4度就會影響到生長,若5度就可能影響死亡,所以現場也採一些樣本回去化驗,如果有發生這樣死亡情形,請盡速跟公所通報。

台南文蛤養殖面積約3250公頃,年產量1.3萬公噸,為全台第2,農業局呼籲受災漁民盡速通報、後續認定若符合天然災害救助標準,將協助漁民申報。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