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龍捲風襲美密西西比州 因暖化發生頻率恐增25%
張淑芬/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密西西比州在24日發生罕見強度的龍捲風災情,至少奪走26條生命,近2000居民的小鎮房舍幾乎全被夷平。美國氣象學會研究指出,在暖化效應下,未來發生類似強度的龍捲風頻率,預計將激增25%。
在4級強度的龍捲風重創下,美國密西西比州羅林福克鎮幾乎成了平地。氣象專家表示,24日襲擊羅林福克的龍捲風由超級雷雨胞,或稱為「超大胞」風暴所形成。
模擬縮時影像顯示,暴風系統繞著中心氣流旋轉上衝,挾帶著暴雨強風,一旦形成龍捲風,強度和災情程度將超乎預期。
北伊利諾大學氣象學教授艾胥利指出,「超級單體風暴不一定很大,它們相對面積小,最多20英里寬,但威力相當巨大,就像營養密度很高的花生。」
超大胞風暴的龍捲風早在2011年就出現過。氣象專家表示,助長超大胞風暴生成的條件是熱氣和水氣。在暖化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夜間溫度比起上一個世紀下降幅度縮小,也形成目前龍捲風季比往年提早一個月報到,而且夜間發生龍捲風的機率明顯增加,造成居民避難和救災效率不佳。
根據預測,未來全美發生超大胞龍捲風的機率增加6.6%,龍捲風走廊地區更提高到25.8%。
艾胥利表示,「在氣候變遷的條件下,最可能發生的是濕氣,不穩定的狀態更常發生在夜間,相較於20世紀。」
暖化招致的極端氣候在各大洲海陸區域愈來愈顯著。3月初太平洋島國萬那杜接連遭逢兩個4級熱帶氣旋的襲擊,超過3000民眾、約佔1%的人口至今仍無家可歸。
萬那杜和澳洲聯手向聯合國大會提案,要求國際法庭明確釐清各國對於氣候變遷所應負的義務,以保護氣候與環境的永續發展。提案將在29日進行辯論與投票,目前已經有119國表明支持立場。
陳宥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