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行人專用時相非全天候運作 民眾憂效果有限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市又發生行人過馬路被撞的交通意外。今(13)日有民眾開車正要左轉,撞上走在行人穿越道的的老翁,造成對方倒地、頭部受傷。而為了減低人車衝突,台中市交通局設置了29處行人專用時相,但有民眾認為行人專用時相並非全天候運作,效應可能有限。
老先生正在過馬路,不過一部白色車輛正要左轉,沒煞車就將人撞倒在地,老翁頭部受傷送醫。
13日上午8時許,台中市松竹和興安路口發生這起轎車撞行人的車禍,肇事駕駛供稱是A柱死角擋住視線。
台中市五分局交通分隊代分隊長邱俊皓指出,「汽車駕駛疑似因視線受阻,視線不佳,而和行人發生碰撞。」
車禍地點鄰近住宅區,上下班時間車流量相當大,就算是離峰時間車輛也不少。
當地民眾表示雖然這裡有設置行人倒數計時顯示,但還是有車子不禮讓。
外出民眾認為,「他要轉彎的時候,他要看前面有沒有人呀。我覺得它突然這樣轉過來,我會嚇到了。」
為了減少人車衝突,台中市交通局在重點路口設置行人專用時相,讓車輛和行人輪流通行。今年度在大里區、北區和西區各設置一處,加上先前已經設置的,已累計有29處。
但行人專用時相並非全天候運作,像在科博館前的路口,只有在週末早上8時到晚間6時有行人專用時相,平日都沒有運作,有民眾認為效果不夠全面。
民眾直言,「不太OK,因為這邊的車真的是沒有在管行人的,就直接嚕過去。我覺得還是設一下平日會比較好。」
民眾說:「沒運作比較不方便呀,過馬路都要停頓呀,看有沒有來車。」
台中市交通局交通工程科股長周裕閔說明,「在不衝擊路口紓解效率下,妥以設置行人專用時相。藉由時間完全區隔人車,降低人車衝突之風險。」
台中市交通局表示,目前在全市設置1800處行人倒數計時器,提供行人掌握過馬路時間。而行人專用時相的設置除了考量人車流量以及路口人車交織情形調整開啟時間,也將會滾動進行調整。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