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4/1起補助禽舍重建 學者指可提升1成產蛋率

農委會坦言近期缺蛋,規劃向澳洲進口500萬顆,上個月25日首批進口蛋抵台,下午有新一批36萬顆抵台。農委會舉行記者會宣布,4月1日起,啟動補助農民進行禽舍重建,預計3年花10.5億元預算。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系教授楊明憲指出,若禽舍改建將可提升1成產蛋率。

傳統養雞場四周無遮蔽,蛋雞飼養在籠子內,排泄物掉落地面層,這種飼養型態,雞隻容易因為溫度變化減少生產。

農委會表示,國內產蛋率大約7成,差一點會降到6成,跟良好飼養條件相比,產蛋率偏低,決定3年花10.5億補助禽舍改建,學者指出可讓產蛋率可提升。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系教授楊明憲表示,「我們藉這個機會來把整個設施做改善,其實傳統的雞舍如果說提升為這個水簾式的雞舍,它的產蛋率可以再提高1成起來。」

此次補助對象為5萬隻以下中小型的養禽場,從開放式改為非開放式,最高補助450萬元,改成水簾負壓最高補助1千萬。

蛋農代表樂見,同時也支持為穩定供需,擴大進口雞蛋。

蛋品公司董事長、蛋農涂萬財指出,「我也希望說我們現在在缺蛋,應該農委會要加速進更多進口蛋,彌補這陣子的缺口。」

農委會向澳洲進口雞蛋,3日下午第2批36萬顆由華航貨機運送抵台,這些雞蛋持續拿來補足加工業釋出到市場的雞蛋,共4批已排定期程,也有聲音希望從東南亞進口,主委陳吉仲表示不可行。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提及,「像越南或者是中國等,他們都是有打疫苗,打疫苗的蛋我們完全沒有考慮。這個還是有牽扯到國內的防疫,還有禽流感,甚至有關禽傳人等這些的議題。」

下午在補助禽舍改建記者會上,學者建議可從泰國進口,畜牧處表示,泰國跟菲律賓皆未施打疫苗,但首都圈已出現缺蛋,要出口不太容易。

也有聲音質疑編列10億元改建補助,卻有高達8千多戶養禽場,資源太少?有業者私下表示,改建禽舍會有1年時間沒收入,預期初期提出申請的數量,不至於一下衝高。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