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末日冰河"內部愈溶愈緊 冰棚恐驚會總崩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佇南極洲的史威茲冰河,若是崩去融去,可能會引起災難性的海平面變懸。拜三刊佇「自然」期刊頂頭的兩篇研究,講冰棚融去的速度比預期較慢,毋過內面裂去,或者是冰階融的速度煞是真緊,顛倒會造成冰棚崩去的危機。(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類似魚雷的儀器,名為「冰鰭」,正經由英美兩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鑽出的洞,直驅南極史威茲冰河的冰棚、近600米的深處,研究團隊發現,冰棚下方融化的速度,比過去預期來得慢,不過冰河內部,融化速度卻很快,可能是造成冰棚崩塌的原因。
美國康乃爾大學史密特博士說:「這種極度融化發生在深層裂縫內部,和我們稱之為階梯的冰棚區域。」
位於南極西部的史威茲冰河,又被稱為末日冰河,因為如果徹底崩塌融化,將引發災難性海平面上升,自1990年以來,已消退約14公里,周三在知名期刊「自然」,發表的兩項研究,除了掌握它的融化面貌,也發現冰河消融的淡水流入海中,反而形成替海水隔熱的保冰層。
英國南極調查局海洋學家戴維斯說:「我們也觀察到這層淡水 就在冰的底處,它產生了非常強的密度梯度,阻止了熱量從海洋進入冰層。」
此研究提供了冰棚底部融化速度與融化機制的新觀點,對於海平面上升可做出更精準的預測,也許可以保護到沿海社區,不過溫暖海水持續讓史威茲冰河消退,每年約有數十億噸水入海,貢獻4%海平面上升。
張曼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