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宣布今年2月起,要對枯水期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的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每度3元,消息傳出企業看法不一,到底能不能達到產業界節水以及用水正義,有待觀察。
台灣過去3年颱風偏少,甚至經歷百年大旱危機,氣候變遷直接衝擊水資源,為促進產業界節水,兼顧用水正義,經濟部今(6)日宣布從2月起,將對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的枯水期期間,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的用水大戶,開徵每度3元的耗水費,預估有1700到2200家公司符合課徵門檻。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耗水費是針對每個月用水9000度,也就是9000噸以上的用水大戶來開徵,每一度耗水費是課徵3塊錢。」
以自來水公司公布的2020年10大用水大戶為例,包含台積電、中鋼、中油等知名企業在內,一年總共就用掉了2.3億噸的水量。台塑石化表示願意配合政府,但先前努力節水的資優生,應該與一般用水大戶區隔開,政策擬定上可以更周全。
台塑石化執行副總林克彥表示,「當初我們設立公司的時候,並沒有預設說以後會有耗水費,如果說政策修改的話,但是我們之前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等於說是不管好學生壞學生,通通都打一組就對了,這樣子做好像沒有那麼恰當。」
經濟部強調,耗水費有許多優惠減徵措施,包括用水回收率達標,就能調降費率為每度2元或1元;使用再生水、海淡水、開發水資源或投資節水設備者,也享有最高60%的減徵優惠。中鋼公司就表示,因為符合回收率與再生水等條件,評估一個月僅增加38.5萬元耗水費。
中鋼公司生產副總陳守道表示,「因為我們公司本身用水回收率很高,符合它的條件可以優惠減免,對我們來講,一個月增加38.5萬,應該是OK啦。」
開徵耗水費政策下個月上路,企業看法不一,經濟部後續會公布施行細節,並鼓勵用水大戶投資節水設備,因此設定2025年6月30日前為緩衝期,耗水費減半收取。